有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李龙并不着急。他从供销社里出来,骑着自行车去了自由市场。
无事的时候李龙就喜欢在市场逛逛。
如果能够经常逛逛石城的老街市场就更好了。
因为眼下市场里出售的东西,全都是天然的,没有科技与狠话,没有添加剂,纯天然出来的东西。
鸡蛋是农家产的,这时候养鸡场还没出来,鸡都是吃粮食,鸡蛋自然也就安全。
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
时不时的逛一逛市场,就能感觉到,县城在发展。
能看到卖粮食的多了,卖鸡蛋卖鸡的多了,卖各种手工制品的多了,卖东西的人也不再默默等着人上门看货,不光开始吆喝,而且开发了各种吆喝声。
能感觉到许多卖货的人是贩子,从农村收来的东西,在这里转卖。
这样的人有些一开始算是兼职,后来慢慢变成了专职,再后来就成了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据说曾经的北疆首富最开始就是卖葡萄乾的,他自然也不是种葡萄的,就是二道贩子。
李龙又买了一些鸡蛋回去。
顾晓霞挺喜欢吃李龙做的蒸鸡蛋的,杨大姐也觉得这鸡蛋羹不错,学了。
李龙觉得还是自己偶尔做一做比较好。
杨大姐在卖饭,这大冬天,她改了花样,不再是粥,而是辣汤面。
先不说吃着如何,就闻着这个味道,人的食欲就起来了。
而且是热面,这麽冷的天吃上一碗,肯定能热呼好久。
所以生意不错,她没看到李龙,李龙便也没打扰,自己推着自行车从头转到尾,然后回大院子了。
去后院看看种出来的那些菜,给炉子里加了一铲子炭,李龙便出来了。
菜苗长的还可以,就是有点慢。想想也正常,毕竟不是在夏天,不是在菜园子里,能正常长已经不错了。
回到大院子里,李龙看天有些阴,想来又快要下雪了。
他进了厨房,去把炉火拨旺,架上蒸笼,准备蒸一大碗鸡蛋羹,这个不光顾晓霞喜欢吃,顾博远丶韩芳也喜欢吃。
鸡蛋是穷人最容易能获得到的蛋白来源,不知道这是他上一世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反正说起来是好东西。
蒸完鸡蛋羹,李龙把熟了的放在笼里没拿出来,保持热着就行。
杨大姐快回来了,李龙出了厨房,去看一看推雪的工具。
眼下推雪的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己钉的,一块木板后面钉个木头把子。
一般都比较笨重,有钉一个把手的,还有用一大块木板子,用三根木棍钉出个「西」字型,单人可用,双人也可以一起用。
有些还会在上面绑两根绳子,前面拉,后面推,这样更有效率。
这时候说人多力量大可不是说着玩的,扫雪这种事情,在八十年代真就是人多力量大。
毕竟这时候许多推雪工具还没出来,其实后世的许多柴油或电动的那种翻滚毛刷的工具在这个时候也不一定实用。
毕竟眼下基本上都不是水泥地,雪下了之后,底下一层在地温的作用下可能会化一些,那些急速旋转的毛刷甚至可以把地皮刷走一层。
当然,如果有那种小工具,李龙肯定也是会用的,明天要下雪,那大院子扫雪就他一个人了。他扫完还要去老马号帮着老罗叔扫雪。
毕竟眼下老马号就老罗叔一个人,那院子虽然没李龙这个大,但也要扫不少地方。
这时候下雪,真就是下大雪,不像后世飘上一小片,没等下雪就化完了。
杨大姐回来的时候,看到李龙正在修理扫雪工具,她便顺嘴提了一句:
「他李叔,你看能不能给韩芳也弄一个推雪板,看明后天下雪了,她们学校肯定也要扫雪。」
「好。」李龙点点头,家里木头还是很多的。
这时候扫雪带工具是比较随意的。乡村的学校每个人每学期是要带一把扫把过去的。扫雪的时候可以另带工具。
孩子们通常比较要强,会带着推雪板过去,家里没有多馀的推雪板的话,就带个铁杴过去,那个也能清雪。
基本上很少有带扫把的,虽然推雪板扫完雪后必须得用扫把清理,但带扫把过去会被人笑话。
带工具的鄙视链就是推雪板大于铁杴大于扫把。
当然,如果谁能带把木杴过去,那绝对是王者一样的存在——这玩意儿在农村家庭里有的人都是很牛的了。
毕竟这时候能用得起木杴的家庭不算多。这时候北疆的轻工业还很不发达,做木杴需要很薄的三合板,这玩意儿大概率是从内地运来的。
而买这个也是用来扬场的,冬天也能用来清雪,但通常是大人用,孩子用了如果把那薄薄的三合板用坏了,会被大人打的。
而孩子能把木杴带到学校去,大概率也是偷偷带的。
李龙找了一块薄板子,专门给韩芳做了个小巧的推雪板。这玩意儿做的好看了,好用了,也得注意。这时候的孩子并不介意「拿错」一个好用推雪板。
所以李龙找来顾晓霞的墨水毛笔,在板子上面写了「韩芳」两个字,然后拿起来模拟操作了一下,感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