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凯旋的三万龙卫营将土,却在大宋京畿地界阴沟里翻了船。
回程的路上,将士们雀跃的心情沉寂下来,发了横财的兴奋劲儿也消退了不少。
队伍沉默地行进,受了一回教训后,大家都学聪明了。
如同在战场上一样,斥候放出三十里外查探,每隔一段时辰便来回禀报前方的情况,将士们时刻保持警戒状态,终于不那麽粗心大意了。
离开河中府地界,南渡黄河,沿着黄河岸边东行,走了五天后,斥候来报,前方二十里已见汴京城轮廓。
将士们顿时发出欢呼声,多日以来有些压抑的气氛也随之一扫而空,队伍重新振奋精神,加快了脚步朝汴京城飞奔。
赵孝骞也由衷地松了口气。
领军出征压力太大,这次还算比较顺利,魔下大军基本没有出现大的伤亡,算是对得起父老乡亲和将士们的妻儿老小了。
不仅把人活着带回来,还顺手帮他们发了一笔财,不谦虚的说,如果这些将士们家里给他供长生牌位,赵孝骞觉得自己受得起。
你跟财神爷磕头,人家神仙不一定搭理你,赵孝骞不一样,都不用给他磕头,他就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了。
除了那条峡谷内冤枉栽了个跟头,其他的一切都很完美。
当然,赵孝骞还带回了一肚子的疑问,刺杀他的幕后之人没揪出来,心里总悬着个事儿。
二十里的路程很快到达,大军到了汴京城外,早有斥候飞马入城禀报。
龙卫营将士按规矩回到久违的大营,直到最后一名将土走进大营的辕门,赵孝骞才拨转马头,与陈守等人离去。
至此,赵孝骞这位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的使命,算是彻底完成了。
将士们回了营,接下来的指挥权便交给了种建中。
而赵孝骞则领着陈守等亲卫迫不及待地进了城。
从南薰门入城,穿过幽暗的城门甬道,眼前刚恢复光明,然后赵孝骞却愣住了。
城门内,静静站立着无数人,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定地看着他。
密密麻麻的人群,竟不下万人,大多是普通百姓,然而为首的一人站在人群前,模样却分外熟悉。
此人穿着正式的明黄龙袍,头戴长翅冠帽,神情尽管有些疲惫,但脸上的笑容却阳光开朗。
赵孝骞认出此人后,立马大吃一惊,急忙翻身下马,几步走到他面前跪拜。
「臣,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赵孝骞,奉旨出征西夏,今率王师凯旋回朝,向陛下复命。」
穿黄袍者正是官家赵煦。
见赵孝骞跪拜,赵煦上前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笑意和欣慰。
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赵煦笑叹道:「晒黑了一点,但也壮实了,子安大才,朕很庆幸,没有错付信任,宋夏一战,子安干得漂亮!」
当着万人的面,赵孝骞也不敢随便玩笑,急忙道:「全托官家鸿福,将士用命,臣并无半分功劳,所幸不辱官家之托,我大宋大获全胜,可告祭天地神明,列祖列宗。」
此刻赵孝骞的心情有些慌张,他没想到赵煦居然会亲自在城门内迎接他,更没想到为了迎接,居然搞出如此大的场面。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去,赵孝骞发现迎接他的人群里不仅有普通百姓,也有无数朝臣,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包括章怀,曾布,苏辙等人,当然,
人群里还有赵颢,正老泪纵横看着他笑。
赵煦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转身面朝万人百姓,突然扬声道:「宋夏之战,大宋王师抗击西夏入寇,大获全胜!」
『我精锐王师之主帅,便是此人,安乐郡公赵孝骞,赵子安!」
赵煦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眼神却愈见兴奋:「此战,我王师势如破竹,赵孝骞率部深入西夏腹地,袭军司,掠部落,破都城,克强敌,转战千里,如入无人之境,轻骑旌卷,贼师疲于奔命。」
赵煦说着,情绪不知为何激动起来。
「谁言我大宋赢弱?上苍赐我大宋英才,朕得子安,如得百万精锐雄师,昔汉冠军侯霍去病不过如此矣!」
赵孝骞听得老脸一热,感觉自己已社死了。
拿自己跟霍去病比,这真是——·
「官家,过了,过了————」赵孝骞涨红了脸低声提醒。
「一点也不过!」赵煦激昂地道:「朕告予我大宋子民百姓知,西夏已递降书,割六城之地以求和,从此向我大宋称臣,每年岁贡十万贯,誓世代永罢刀兵,我大宋西北因此一战,从此太平!」
「此皆赵孝骞之功!」
赵煦越说越亢奋,眼中不知何时已蓄满了泪水,哽咽道:「我大宋立国百年,何曾有过如此大快人心的大胜?前所未有!有此一胜,朕无愧祖宗英灵,无愧江山社稷,无愧黎民苍生!」
揪住赵孝骞的肩头,将他扳过来面朝上万百姓,赵煦挺直了胸膛,大声道:「都认识一下,安乐郡公赵孝骞,我大宋的功臣!」
人群寂静许久,突然有人带头跪拜下去。每个人脸上带着崇敬激动之色,寂然无声,却震耳欲聋。
黑压压一片人头骤然矮了一截,虽无壮怀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