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山东四县战时协调管理办公室正式挂牌。
四县一应事务全部移交给协管室处理。
按照张浩的建议,协管室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统计四县及第十一军分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状况。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四县已经完成了四个集体农场和两个养殖基地的组建工作。
刨除四县的一些地主和自耕农,全县六成已开发土地,约有137万亩土地被集中起来。
加入集体农场的农户约23万。
之所以四县能这么快建立起集体农场,主要得益于部队战士有很多来自本地的乡村地区。
他们对八路的认可度极高,在他们的劝说和宣传下,集体农场的组建阻力并不大。
而且八路在四县的表现百姓看在眼里,认为这是一支靠得住的部队,普遍比较认可集体农场的规划。
尤其是八路正面击溃鬼子的大军之后,百姓对八路的信任和欢迎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农户对加入集体农场抱有疑虑的。
但他们看到夏收时,数百台农机只用了三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四县大半农田的收割和播种,再看看部队的那些农田产量普遍比自己的收成高出两成左右,便再无顾虑。
岳启元多次在军地联合会议上称赞四县的农业建设卓有成效。
总部也对集体农场的建设速度表示满意。
繁育场在十八屯沟落成。
采用成熟的人工孵化设备和繁育技术,每季度可以向两个养殖基地和四县农户提供鸡苗七十万只,鸭苗五十万只,鹅苗八万只。
张浩通过兴国商行,从米国和欧洲引进了一批牛养猪和鸡鸭的种苗,对本地的一些家禽家畜进行品种改良。
另外他还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高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子,品种包括小麦、玉米、红薯、土豆、南瓜、棉花、菜籽、油葵等。
不过这些改良品种还需要至少两三年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的孵化繁育还是以本地的家禽家畜为主。
粮食和经济作物已经收获了一茬,玉米和小麦、土豆、南瓜等在十八屯沟附近的种植面积很大,张浩手里筛选出的二代种子基本可以满足几个农场的需求。
天气即将入秋,但四县的农业生产并未停止。
在等待玉米和红薯、土豆收获的时候,张浩带过来的大批塑料布变成了一个个的大棚。
土豆、南瓜和蔬菜种植将在入秋后继续。
大棚种土豆、南瓜的生产成本是高了些,但本地并不缺煤炭和柴草,只要能尽可能的生产更多的粮食,张浩并不在乎这点损耗。
另外,张浩抽空去考察了一下黑水淀的情况。
黑水淀能被旅长当做是一条天然屏障,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但张浩发现,这里虽然不适合种地搞生产,但这里连片的草甸沼泽芦苇荡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一个面积数十平方公里的水产生产基地。
而且几百年来,本地不少农户一直在围淀造田,本身就有大面积的荷塘、鱼塘和芦苇荡作为开发黑水淀的基础。
张浩弄来了十几条小型的清淤船和不少挖掘机,对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区域进行改造。
很快黑水淀就可以拥有数平方公里的水产水禽养殖区。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让四县的百姓吃饱饭,他们才算真正在这里站住了脚。
张浩深知理想不能当饭吃的道理。
百姓吃不饱饭,任你说破大天,也没人真心支持你。
归国的技术人员带着上万战士加班加点的在临河镇一带扩建军工厂。
张浩则带着兴国商行的人在四县建设纺织厂、成衣厂和食品厂。
就在四县部队有条不紊的开展整编,四县人员快马加鞭的搞生产时,外界对于四县的自我封锁策略的意见达到了顶峰。
华北派遣军被一战打怕了,战斗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非但没有再次集中兵力进攻四县的迹象,甚至还在收缩四县周边的势力。
除了铁路线和源河等主要运输通道依然牢牢掌握在鬼子手里,四县东、南、北三面竟然出现了长达近二十公里的“隔离带。
鬼子把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都强行迁走,所有进出要道上都布置了重兵把守,一副要把四县围困致死的模样。
即便如此,四县在很多人眼里依旧是一块肥肉,想要咬上一口。
秃子任命了一个名叫宋连城的家伙为东山新编303军副军长,还弄了一个三十多个将校级军官的观摩团,要来303军摘桃子。
汪逆也举起了曲线救国的大旗,往四县派了个狗屁的特使,说要在四县组建新的国府行政机构,还舔着脸要旅长给他当什么省长。
毛子听说八路在东沟战役中大量使用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派出专员,要来四县调查八路的武器来源。
鬼子正面没有磕过八路,改变策略,通过情报机关,大批往四县派特工和汉奸。
总部那边也有人想要搞清楚四县的情况,不少人跟着归国人员进入了四县。
三好那边的压力很大,到十月初的时候,已经有些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