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只要他有这个本事!
事情果然就如张左琳分析的那样。大概十来分钟后,主位上的于延江便快速看完了报告,将这几页报告放到桌上。
然后目光看向坐在下手位的张左琳说道:「张教授,你们的实验室还有什麽需要补充的吗?」
张左琳立刻答道:「于总工,我们实验室课题这块主要是刘浩负责的,不如就让他来向您汇报一下情况吧?」
已经拿出材料的刘浩此时大概明白了自家老板专门带他来这一趟的用意。
把乔喻往死里吹·.·
说的简单,但这事儿还真只适合他来做。毕竟自家老板还得要脸。
有些话,老板在这些大佬面前不好说,但他能随便说。反正出了门,起码十年内,他都没机会跟这些大佬直接交流,而且他还能代表自家老板——·—
果然老板能吃得开,到处能拉到项目是有原因的。
心里这麽想着,刘浩也丝毫不含糊,他没有像马博涛那样先汇报然后才把实验室的各项报告递交给于总工。
而是直接先站起来,将整理好的资料都先递交了过去。
「于总工,这是我们实验室在乔喻指导前跟指导后的各项样品数据报告。」
「嗯,麻烦了啊,小同志。」
「不麻烦。」
回到自己位置上后,刘浩才正式开始向大佬们做起了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在做具体的回报前,我想先简单描述一下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所面临的困难,也让各位专家了解我们为什麽要寻求新的方法。
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多次尝试调整材料的单体和交联剂比例,同时改进实验条件,比如温度和时间参数。
但很遗憾结果显示,材料的性能波动很大,尤其是在断裂强度恢复和自修复效率上,始终没有突破70%这一关。
说实话,当时实验室里气氛很低落。而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团队。再加上这是一个有竞争性的项目,尤其是马教授本就是相关行业的翘楚。
这也导致带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当时我们也求助了学校包括陆华舟在内许多数学教授,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积累了半年的数据,帮助我们做一些有效分析。
但正如罗教授跟计算所的专家所说的那样,学校里的其他教授给出的意见也是数据的指向性不足,没法找到清晰的规律。这个问题一度让我们非常被动。」
说到这里,刘浩抬起头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于延江旁边的乔喻,声音稍微放大了些。
「真的,那个时候我们特别苦闷,然后我想到了之前跟乔喻打过一次交道。所以我就是尝试性的想问问他能不能帮助我们。
那个时候我们几乎都想放弃了。但乔喻在拿到数据之后仅仅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就给我们出具了第一份分析报告。
根据那份分析报告,我们成功做出了总计六个批次三十个样品,每个样品都远超之前的成果。
具体情况报告中有体现。
这一块我具体举个例子,大家应该就能知道乔喻的分析报告对课题实验的意义有多大。在我们的设计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参数。
正是通过乔喻的分析,我们发现温度和交联剂浓度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当温度超过这个临界点后,交联反应效率会显着下降。
而这个临界点的具体值,恰恰是乔喻通过他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出来的。可以说我们实验室的团队对材料研究已经非常熟悉。
但数据分析需要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工具。我不太清楚乔喻用的什麽方法进行的分析,但他的确在别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帮助我们解决了过去完全无法突破的盲区.」
说到这里,刘浩感觉差不多进入了状态,语气也开始更为煽情起来。
」-—-如果说实验室是这个项目的心脏,乔喻的分析就是心脏中跳动的动力。他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规律,给了我们方向和信心。
我个人非常钦佩乔喻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他不光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个真正为实际问题解决出力的科学家———.」
有压力吗?
说实话,在最开始接到张左琳指令的时候,刘浩还真是稍微感觉有点压力的。
毕竟是赤果果的吹捧,多少会感觉有点羞人:
不过正是汇报的时候,想到乔喻的报告终于让他睡了几天好觉,这种感觉就没了。
不管怎麽说,乔喻是真的连续两次帮他解决了大麻烦,所以吹捧乔喻总比吹捧一个他压根不认识的大佬心里要舒坦的多。
最关键的是,只要回忆在实验室里找不到方向时的心酸,很容易就能克服种种心理上的阻碍,
把那些吹捧的话说得真心实意且完全不需要配酿就能饱含情感。
就这样,刘浩足足吹了十分钟—--直到与会的大佬们眼神都开始变得怪异,就连乔喻都开始感觉不好意思的时候,终于说完了。
此时会议室里也完全安静了下来。
一半人的目光落到乔喻身上,另外一半人则在看着刘浩。
不过上了感情的刘浩现在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