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路边偶遇(第四更,求订阅)(1 / 2)

第369章 路边偶遇(第四更,求订阅)

什麽是最赚钱的生意?

但凡是经历过二十一世纪大地产时代的人都知道——房地产。

曾经在售楼部里工作过的李毅安,对房地产的暴利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很难获得另一个世界房地产的暴利,但也不妨碍进入这个行当,毕竟,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其实早在去年,李毅安就已经进军了美国市场——去年,在空中加油公司从纽约迁往南洋之后,那座简易机场以及附近7平方英里的土地,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社区。

在建设的高峰时期,社区每16分钟就有一座新的住宅建起。大量非工会的分包商和「不熟练」的工人,从一座房子到另一座房子,每个人只需要操作26个高度专业化步骤中的其中一个,就能完成整个装配过程。他们使用的,都是直接从南洋进口的装配式木屋以及从厂商手中购置的丶完全标准化的材料。

那些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只是颜色丶窗户丶屋顶轮廓线等处的细微差别的房子,从建成天的那天起,就被称为「美国最好的房子」。房子最初售价为7990美元,只需要缴纳5%的头期款,得益于联邦法案的支持,退伍老兵无需缴纳头期款——其本上等于是个男人买房子都不用付首付。

如此廉价的房屋,让这些房屋一经推出,就受到各界的追捧,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那里的居民有80%都在曼哈顿工作。这样的变化,推动了城市的郊区化——人们仅在下班后回来睡觉。

尽管那一万七千多套住房带来了几千万美元的利润,但是随即而的模仿者,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虽然市场非常广阔,但是,受限于种种原因,现在房产公司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对李毅安来说,最大收益恐怕就是装配式木屋的出口激增。

尽管现在房地产公司仍然建设类似的社区,但是利润总归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毅安需要新的资金渠道——一直以来,他在美国的投资,都是支撑其在南洋实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哪怕是现在南洋早期投资的企业已经开始初见效益,但仍然离不外部的资金注入。

「商业地产开发!」

李毅安看着眼前的这片土地,说道。

「未来,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到城区的商业地产开发,它的投资高,但是回报率也高,而且这也是未来的潮流。」

「什麽?」

卡尔看着李毅安,就是眼前这位大师用长岛郊区的一万七千套房子把人们吸引到了郊外。

「先生,现在大家都在往郊区搬,他们在长岛买一套住房,就跟在城内租一套无电梯公寓一样轻松。现在都市商业区,正在衰退,有的地方,地价已经下跌了20%左右。」

卡尔的提醒,让李毅安笑道。

「那是现在,郊区化的生活吸引了一代人搬出城市。他们的孩子在那些安全丶创新丶有时又有点疏离的环境中成长,而他们所抚养的下一代又开始回到城市——城市里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的娱乐,当然,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郊区,在结婚的时候,如同一个循环。而我们所需要,就是趁着地价下跌的时候,收购一些土地,提前进行部局,就像……」

指着面前的这片土地,李毅安的嘴角轻扬,说道。

「就像这里一样,三千万的投资,现在仅仅只是地价就涨了三倍,如果进行商业开发,利润将会超过两亿美元,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如同抢劫一般的回报率,怎麽可能不让人心动!

虽然不是每笔投资都会有个联合国大厦来助推,但是趁着城市郊区浪潮,对城区商业地产的低估时,进行适当的投资,无疑将会获得极其丰厚的回报。

这种回报是持续性,可以源源不断带来现金流的那种,而这也正是婆罗洲所需要的,在过去的几年中,南洋不缺硬货,并不是李毅安德国带回来的近千吨黄金,而是靠着在美国黑市的暴利以及对商业投资——在战争期间,李毅安投资了大量被低估的企业——生活消费类企业。

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消费市场的恢复,在受战争影响被低估的资产重新显现出了价值,现在那些投资每年都能带来超过2亿美元。这些源源不断的注入的资金,就是南洋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生意嘛,本身就是逢低买进,逢高卖出,现在的机会……刚刚好。」

看着还没有体会到其中关键的卡尔,李毅安笑道。

「你可以慢慢的学习,就先从这里练练手吧,现在全世界都在担心柏林会不会引发三次世界大战,市场的波动,正是我们买进的时候。」

其实,还可以到柏林练手,现在西柏林的商业地产,应该也非常便宜吧。优质资产收购的再多也不觉得多。

第三次世界大战啊!

看着自信心满满,且极其淡定的李毅安,卡尔问道。

「似乎你一点都不担心世界大战啊。报纸上都写了,总统在考虑使用原子弹。」

卡尔的问题让李毅安笑了笑,站起身来,在朝着汽车走去的时候,他说道。

「杞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