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卡脖子的才是真朋友(第二更,求订阅)(1 / 2)

第1407章 卡脖子的才是真朋友(第二更,求订阅)

从一开始他们就走上一条错误的路径。

「他们不仅从一开始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点了点头,李毅安说道:

「事实上,苏联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包括半导体方面。现在集成电路不过只是起步阶段,如果他们能静下心来,把最好的科学家投入到研发,而不是复制上,那麽他们追赶上来,也不是没有希望。但是……」

在说到「但是」时,李毅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更多的是可惜。

为什麽会有这种可惜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自己这边实际上就是复制的另一个世界美国的技术路径。

从技术路径上来说是一眼可以看得到尽头的。因为在他穿越之前,就有一个说法——摩尔定律已死。

这是因为矽工艺制程已经走到了尽头。电晶体不能无限小,当物质小到5纳米以下是就会出现量子效应。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毅安更希望俄国人能够开辟出新的路径。毕竟,在冷战时代,试图弯道超车的俄国确实开辟了一些新路径。

比如三进位电子计算机之类的,那些看起来有些另类的路径,未尝不是未来的一个可能。

可是谁曾想到,现在俄国那边还是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但是几乎没有弯道超车可能性的「复制战略」呢?

虽然弯道超车是存在的,但是翻车的概率更大。况且这还是一条早就被证明了的注定将会失败的路径。

这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他们却选择了一条注定将要失败的道路,越是追赶就越是落后,这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其实……」

提到苏联的情况,李毅安说道:

「对于俄国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沉下心来自主研究,现在从整体技术上来说,他们大概只是比西方稍微落后一点而已。

如果他们能够沉下心,在材料学等领域进行突破的话,未尝不会取得进展,甚至还有可能开辟一个新的路径。」

如果俄国能够在矽制程之外开辟一个新路径,对于世界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

而这也是李毅安所渴望的,毕竟,矽工艺制程是一眼看得到尽头的。

「开辟新路径?」

虽然对于技术是个外行,但是贾文涛是还是听出了阁下的意思。

「阁下,您的意思是,让俄国人去试错是吗?通过试错来获得新的突破?」

「哈哈,有些尝试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李毅安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只是其中的一条,但俄国人完全也可以开辟另一条路线吗?这样将来才有对比,然后才能选择出最好的。」

就像另一个世界俄国在60年代末全面抛弃电子管小型化不就是因为试错失败了吗?

既然他们能够在电子管小型化上试错,那麽,就肯定能够在电晶体路径上再试一次。

而不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复制,最后美国工程师甚至直接在晶片上刻俄语嘲讽,「当你足够关心偷走最好的东西,就会看到这句话」。

只要产品有实力,说话也硬气,讽刺都是如此的直接。

「好了,暂时不说这个了……」

想了想,李毅安说道:

「现在,把他们逼回正轨上就行!」

「逼回正轨?」

贾文涛说道:

「阁下,您的意思是要斩断他们伸向矽谷的手是吗?」

「对,就是斩断他们的手,从现在开始,在晶片上对他们实施全面的禁运,增加他们获得晶片的难度和成本!」

李毅安想了一下,说到。

「而且」

「卡脖子……指不定是可以卡出意外收获的!」

李毅安所谓的「意外收获」是什麽?

作为情报人员的贾文涛不懂,但是袁家骝做为物理学家却非常清楚。

「也就是说,下一步是要通过禁运迫使唤俄国人进行自主研究是吗?」

两人一边下着棋,一边聊了起来:

「差不多吧!」

李毅安点了下头,说道:

「从研究体制上来说,苏联的科研体制虽然是僵化的,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可以集中力量去进行某些研究,比如他们决定要搞晶片,就搞了个半导体城,准备在势头上压过我们。」

并不仅仅只是搞了一个半导体城,还搞了一批专业特工——即使美国对苏联实行技术封锁,克格勃的间谍还是把西方世界渗透得像个筛子。

克格勃和苏联科学家一起发力,肯定能让苏联和西方之间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从表面上看,该有的设备都能造出来。苏联的工程师们也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国家在半导体工业赶超美国是迟早的事。

但也就是想想罢了,毕竟,复制路径错了!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会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新的研究,现在他们通过仿制我们的晶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路径总归是错误的,毕竟,集成电路叠代在这,还记得李氏定律吗?每隔两年晶片性能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