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面船只越来越多才能考虑。
如此一来,除了陆涛的情报军之外,剩下六个军都在一线作战,未来,兴华军要先将这几个军给填充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方向上的用兵需求。
而进入云南的一万人马,当然也是由老将带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同时在可能的冲突中不断磨炼,最终成长起来。
九月初的永宁府,天气已经开始有了凉意,永宁府这个名字后世的人可能不熟悉,但若是提到稻城亚丁和泸沽湖,恐怕就是无人不晓了。这是后世著名的旅游景点,不管是稻城亚丁还是泸沽湖,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而永宁府的府城,实际上就设立在后世的泸沽湖畔,也就是永宁镇所在地。
明代的永宁府,是云南边陲一个非常小的地方,虽然说起来叫府,但实际上,算上几个土司部落,整个永宁府境内的人口也不过十数万,大约就相当于中原一个大县城。而且永宁府紧贴着高原,早晚温差大,现在是九月,如果用后世的标准衡量,气温也就在十度上下,若是到了十月份,晚上很有可能会到零下。
虽然天气凉了,但是永宁府的生产活动倒是热火朝天,永宁府有目前兴华军的重要战略资源,永宁铜矿,这里生产的铜,不仅仅质量好,而且储量大,以明清时代的开采手段,这个铜矿可以保证兴华军使用很长时间。
铜的战略意义重大,不仅仅铸造铜钱需要用到铜,在武器装备制造方面,铜更是战略级物资,比如,后世除了我军用钢制子弹之外,绝大部分国家使用的都是铜制子弹。火炮、火铳、造船都会涉及到铜,所以兴华军对铜的需求量很大。
好在,永宁铜矿已经牢牢掌握在兴华军手里。当然,开采和运输是一项大工程,永宁铜矿也不是兴华军一方就能玩得转的,比如,开采,就是兴华军和土司通力合作,永宁府当地有四大土司,分别是瓦鲁之司、剌次和司、香罗甸司和革甸司,这几个土司都是彝人部落,在当地已经存在了数百年时间,可谓是地头蛇。
虽然是四大土司,但是实际上,大家都以革甸司为老大,革甸司的寨主叫木乃,大约三十多岁,生得五大三粗,而且力大无穷,是远近闻名的勇士,在彝人部落当中,生产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想要成为头人,很简单,要不你聪明绝顶,要不你武艺过人。木乃就属于后者,这样的勇士要想成为部落头人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稍微有点脑子,就能坐上第一把交椅。
随着兴华军的进驻和永宁铜矿的开采,这些土司不合作也不行,合作,大家都有钱挣,不合作,兴华军的雷霆手段已经有很多不开眼的土司领教过了。木乃不是傻子,当然是以和为贵,有钱大家挣他不香吗,打打杀杀多不好。
秉承这个原则,四大土司跟兴华军都选择了合作,在铜矿的开采上,大约有三四千人同时在矿山作业,铜矿开采基本上是昼夜不停,所以不管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三班倒,每四个时辰换班,一个班次近千人进行作业。
永宁铜矿因为规模大,所以还分成露天和下井作业两部分,这三千矿工之中,大约有一千人是来自兴华军的战俘,有安南人,也有汉人、少量满蒙人,这些战俘主要从事比较危险的井下作业,至于露天作业,基本上是由土司派来的人和当地招募的矿工一同进行。
至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兴华军来委派的,混合一些土司的长老,土司的人不懂生产管理,主要就是用来约束矿工的,防止他们闹事。
除了矿上的人之外,当地还需要驻军,原先的规模仅有两个连,毕竟进入云南的兴华军主要兵力都分布在西部的茶马古道周围,对于矿山,只能是重点驻扎,能有两个连就算是很好了。
但随着一万生力军的到来,大量兴华军战士进入,永宁铜矿的驻防兵力也增加了不少,现在已经有一个营的规模,不仅如此,这一个营连带周围的丽江、鹤庆、北胜州等都属于同一个步兵旅的防区,这个步兵旅的旅长不是别人,正是郭俊良。
当年郭俊良跟随高衡出海回来之后,就变成了营长,一直在谅山府负责训练新兵,经过他手上的新兵,没有一万也有五千了,所以郭俊良也算是新兵的老军头,这一次,兴华军扩军,像是郭俊良这样的营长,但凡有战功的,基本上都是官升一级,进入旅级作战序列,还有一些人进入了统帅部,从事管理工作。
郭俊良主动要求去一线带兵,而且还点名就要去云南北部,到兴华军最边陲的地方去。统帅部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带着一个新兵旅进入云南之后,立刻跟原先的驻军换防,他的旅分散在永宁、北胜州、鹤庆、丽江等地,尤其是以永宁铜矿的兵力最多,足足一个营,并且这里也是郭俊良的指挥部。
到了永宁铜矿之后,郭俊良才发现,这里不仅仅有兴华军和土司的力量在,甚至固始汗的力量在永宁铜矿也不小。主要是因为铜矿除了开采之外还需要运输,运输就需要大量畜力,正好,茶马古道在丽江也有分支,本来这条道路就已经成了固始汗和兴华军发生联系的生命线,固始汗以及甘丹颇章都颇为重视,自然派出了兵力跟兴华军一起保护茶马古道的运转。
这永宁铜矿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