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投之以桃报之以李(1 / 2)

他的话刚说出,便引来朝野震荡,谁都想到穆琛会不同意,但当他这么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以后,大家还是想看看穆熙跟九司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恭亲王不是说共商大计吗?”

“只有你一个人不同意好像没什么用。”

周兴邦浑然不惧,现如今他们人多势众,九司拥趸加上理亲王拥趸,单从人数上就能碾压穆琛。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再蝇营狗苟?

直接正面对刚,九司也是丝毫不虚。

反观穆琛的拥趸反而是觉得穆琛这样做有点过于草率。

人家明显人多势众,你又何必再开口自讨苦吃。

但既然已经选择了支持恭亲王,那就已经绝了自己的所有后路。

众臣无奈,只得帮着穆琛说道:“话倒是不能这样说。”

“我们共同商议也是为了个能够让大乾变得更好的方案。”

“我倒是认为恭亲王也没说错。”

“对呀,恭亲王对大乾一片赤胆忠心,何错之有?”

听到这几人的说辞,周兴邦冷笑道:“你们的意思是九司不能让大乾变得更好喽?”

“再者说,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不敢苟同。”

“而今当下,陛下行踪尚未确定,你们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为了让大乾变得更好,俨然是一副已经将自己当做是帝王的模样!”

“以你们这样的姿态,等到陛下行踪落实以后那还了得?”

周兴邦直接戳中了他们的软肋。

九司毕竟无名无实,就算暂时掌权,等到穆清璇出现或者行踪落实以后还是得还回去的。

反观亲王,他们掌权,便是等于板上钉钉,坐稳了皇帝宝座,任谁都不能再从他们掌中夺走这极权。

这软肋和心机人人都知晓,却没人点破,只有周兴邦才敢在这场合,直接将他的潜在想法给诉说出来。

“周兴邦你真是好大的胆子!”穆琛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地呵斥起来:“我对大乾一片赤胆忠心,怎么在你眼里就变成玩弄朝政的奸佞!”

“你这样败坏我的名声究竟是何心机?”

周兴邦丝毫不慌,悠哉说道:"恭亲王是什么样的人,朝野之上所有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必再故作姿态?"

“你的赤胆忠心我丝毫不会怀疑,就是无法确认等到陛下出现以后,你还是不是这说辞,还是不是这模样!”

这个时候,就到了九司高官们表现的时候

了。

他们在朝野之上的权势可能差强人意,但胜在读书渊博,牙尖嘴利,是最完美的言官,只不过当初九司单薄朝廷权势,故而弄得他们也是人微言轻。

除却少数几人以外,没人会把他们当成个能够影响朝廷进展的计量单位。

可是现在则不同。

随着九司的锋芒毕露跟理亲王的率先支持。

他们仿佛找到了靠山。

纷纷阴阳怪气起来。

“先贤说,权噬人心,陛下尚在的时候,恭亲王您的狼子野心便人尽皆知,而今陛下不翼而飞,你又怎么会甘愿蛰伏?”

“登上皇帝位置以后再想心甘情愿地走下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虽然我极度不相信恭亲王会做楚惠帝,但也不得不防呀!”

大楚是大乾之前掌管正统的王朝。

其中的楚惠帝的处境跟现在没什么区别。

那时先帝未亡,又无子嗣,不慎被贼人掳去以后,便由当时的亲王,也就是皇帝的亲弟弟暂时代为掌权。

后来楚惠帝回来以后,别说是皇帝宝座了,就连人身自由也被剥夺,每日软禁在皇宫内院之中,终其一生都郁郁寡欢。

现在九司言官提及楚惠帝是什

么原因不言而喻。

毕竟这样的事谁都说不准会变成什么样。

“没错,陛下可不想做楚惠帝,恭亲王应该也不想做被后人痛斥连谥号都没有的永康吧?”周兴邦满意微笑,他们九司的嘴炮本事还是强的。

三两句话就能把穆琛噎到不知该说些什么。

“楚惠帝?”穆琛略作回忆以后方才想起这一千年以前的故人,兀自冷笑道:“陛下当然不会是楚惠帝,我也不会是永康。”

“但我倒是想问问你们,这天底下,上万年的历史,是被朝臣推翻的国家多,还是被亲王推翻的国家多?”

“本王年纪见长,记忆力有点差,不如你们帮我回忆回忆?”

穆琛的反应还算快。

楚惠帝的例子在上万年的历史中有且只有过那么一次。

主要是皇帝被掳走还没死的案例实在是太过稀缺。

但在天下上万年的历史中被朝臣颠覆国家的案例可是不少。

几乎没一代都是如此。

从没有过例外。

而恰好,现在的穆琛就是永康,九司就代表着权臣。

周兴邦早就已经料到穆琛会拿这件事来说事,便率先说道:“恭亲王此言差矣。”

“九司从不是权臣,我们九个加在一起,权利也没有宰相一个人大。”

“再者说,我们九司立足于大乾,也只效忠于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