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蒙馆课程改革(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117 字 2个月前

王维义安顿好了一切,就准备回汴京城。

“小先生,你年纪轻轻,学问已经如此之深,将来必定是要走仕途的,东华门唱名也未可知。”

“王大哥,你太瞧得起小子了,能在王庙村混口饭吃,小子已经很满足了。”

钟粟以一个读书人应有的谦虚回答了王维义。

“不管怎样,以后如果来东京,老哥我就在马行街,尽管来找,一切好说。老哥我这就回汴京了。”

王维义说完,笑着拍了拍钟粟的肩膀。

“小先生,没想到小先生诗写得好,酒量也不错啊,没事了来我李家岔,酒管够。”

李员外又附在钟粟耳朵上说:“王保长这一坛酒,根本不够喝的。”弄得王保长一脸茫然。

李员外说完,也不跟王家兄弟打招呼,就哈哈大笑着自顾自地走了。

王维义摇了摇头,也出发了。

“小先生,蒙馆现在就算是交给你了,今后一切就看你的,你带来了几个人的事情王喜也说了,你自己决定。

不过有一点得说清楚,你的户籍问题,我想点办法,很快就能解决,至于那几个朋友,还是按照我大宋律法,一年后自然就有了。”

王保长说得诚意满满。

“王保长大恩,小子会记得的。”

王保长点了

点头,也回去了。

送走了几个人,钟粟准备正式开始新的生活。

据钟粟所知,北宋的开蒙课程主要就是《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

一般的小蒙馆,基本上就教这几样,同时写写字就行了。

大一些的蒙馆,可能还要学习一些礼仪之类的,在写字上也相对重视,甚至还要临帖,临帖的顺序也有讲究,这都是为以后科考做准备。

之前为了活着,怎么都行,现在如果还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授课,不出半年自己不变成沙雕才怪呢。

钟粟考虑再三,蒙馆仍然实行七天制,五天上课两天休息,上下午对应两个学段。

每天实行两操制度,别的广播体操钟粟也不会,那干脆就《七彩阳光》吧,虽然没办法播放音乐,但完全可以用竹哨吹出节奏。

教会孩子们做操后,吹哨子的任务自然就不用钟粟亲自动嘴,孩子们每天一个轮流吹,一定会是一份抢手的差事。

至于跑步,钟粟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些孩子每天散学就到处跑,他觉得如果有计步器,每个孩子绝对妥妥两万步+没问题。

另外,他还将体育纳入了蒙童课程,至于具体的训练内容,倒是很好办。

队列训练是基本的,还有什么跳山羊

、跳高、跳远、推铅球、圆圈接力赛等等都可以纳入,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大宋杯——蹴鞠。

钟粟不想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大宋,只希望能添加一些趣味,孩子们学蹴鞠也不是为了走高俅的道路,但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不会就有点异类了。

钟粟甚至觉得如果有可能,培养出一支大宋国足出来,不过在蒙馆这样一个地方,的确不合适。

除了体育课,数学倒还可以,但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好像没太大的必要,英语自然不必考虑。

后世的近代,华夏就在理工方面吃了大亏,他转念一想,开什么课程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这又没有什么课程标准需要遵循。

这时,一门杂糅了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就产生了,既然找不到更好的名字,就沿用后世小学中的科学得了。

艺术类课程在后世也很重要,但这项课程钟粟觉得还是算了,在大宋这个高度文化自信的时代,自己恐怕只剩文化自卑了。

最后的也是最重点的,之前钟粟已经将孩子们分为了两拨,低年级就叫初级班,就是小雷子几个,先完成《百家姓》的学习,然后再开始《千家诗》。

高年级的就叫高研班,孩子们早就开始了《千

家诗》,那就接着往下走就是了。

不过体育、科学都是新课程,孩子们都是零基础,所以一开始进度一样,以后再慢慢调整。

这几天小雷子也兴奋坏了,他对钟粟的敬仰已经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钟粟要做一个课程表,小雷子便带着他去了张木匠家里。

“原来是小先生啊,你找老朽有事吗?”张木匠非常意外,他想了想,蒙馆的桌凳应该还是没坏掉。

“老丈,小子其实有件小事情要麻烦你。”钟粟也不绕弯子。

“小先生,你可千万别这么说,听保长说,你年纪轻,但学问深着呢,能来我们王庙村蒙馆,高兴还来不及,有什么能让老朽帮得上的尽快开口。”

钟粟还真有几分感动,便扶着张木匠坐下,拿出一张纸,将自己设计的课程表样说了一遍。

“小先生就是文曲星下凡啊,这个办法原来的老先生就是想不到,好,老朽这就选上好的硬木给你做。”

“那就先谢过老丈了,这点钱就当孝敬您了。”钟粟边说边拿出十文钱,准备塞到张木匠的手里。

“小先生,这样做你是不想让老朽活了,就这点小事情,老朽怎么能收你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