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以对。
“好了!朝议就是朝议,不要带着情绪,也不要掺杂太多的私人感情。章相为我盐铁专售国策考虑,自然是没有错的,不过张侍郎也有他的想法,都是我大宋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搞得剑拔弩张。”
赵煦这话似乎是各打五十大板,但大家都听出来了,官家还是不想放下火炉的事情。
“官家,臣有一言,张侍郎的说法自然有理,但是农具这些东西体量不大,可这火炉众位都看到了,所用生铁不少,跟一般的农具还真没法比。
因此不但要考虑是否外流的问题,还得想清楚,如果大量制造,会不会有损我大宋国力。”
曾布看到时机已经成熟,说出了这样一段滴水不漏的话来。
他看似为大宋千方百计地着想,其实已经轻飘飘地将火炉计划给否定了。
张
商英也意识到了,火炉这东西的确需要耗费不少生铁,大宋目前的冶铁能力,军需供应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如果用于打造火炉,显然不太实际。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沉默。
国计和民生就着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目前似乎没有人能够理清这笔烂账,但不理清是显然不行的。
如果今天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今后对这项已经提前展开的工作需要叫停吗?赵煦在心里盘算着。
他想着想着,开始在心里咒骂起了钟粟。
当初也不想得清楚一些,现在可好,搞得朝堂之上电闪雷鸣的,这下别说自己的发财致富之道的,就连怎么收场都成了问题。
如果这么弄下去,就算群臣不说什么,他也不好在火炉上做文章了。
难道想赚点钱就这么难吗?赵煦一遍遍地问自己。
“官家,下臣倒是有一个提议,今后这火炉嘛,仅限宫中使用即可,民间就算了吧。”
说话的是曾布,赵煦抬头看来一样,他也觉得,今天这破事恐怕也就这样了,谁也没有能力改变当前的现状。
就在大家觉得这事情马上就要一锤定音的时候,黄门内侍来报,将作大监李诚请求上殿。
所有人都觉得奇怪,李诚要来干什么,不好好在将作监给皇家赶制各种玩意儿,为什么一定要上殿呢?而且是在这种关键时刻
不对啊,他可是负责火炉打制的,这种关键时刻到了,似乎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