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奖励三万贯(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095 字 2个月前

汴京大学要吸收小学学生的消息迅速通过《汴京头条》传播出去。

钟粟这样做,可不是为了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大宋的人口很可能已经达到一亿,想要在古代社会这样的条件下推广义务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幻想。

他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汴京向将蒙馆的教育提高一下。

其实在大宋更多的穷乡僻壤,开蒙教育也仅仅限于少数孩子。

王元道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他要为汴京大学小学招录六七个先生。

在国子监的一大堆资料中,王元道开始翻阅各处蒙馆先生的资料。

其实,这些只是有记录的,更多的蒙馆先生只是在家中自行开展教学,根本没有统计资料。

好在过完冬季后小学才会正式开始,时间还很长,王元道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钟粟则沉浸在了最初来到王庙村的情景中。

当时和现在相比,真的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自己稀里糊涂直接就穿越成了丐帮一员,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自己在后世并没有太过硬的本领,好在读过不少书,而且读得很杂。

这样至少对大宋的历史了解还不少,正因为这样,才会混入王庙村的蒙馆。

现在有要在汴京

大学办蒙馆了,实在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看着大家来来往往,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开始准备工作,他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李清照因为自己的提议被钟粟采纳,所以一直冲在最前面。

她甚至从家中带来了两个丫鬟,也在帮忙做事。

汴京大学房间不少,事实上也用不了几间。

李清照这个大家闺秀毫不犹豫地又是布置房子,又是准备学习用的三百千这些教材。

贺松风已经开考虑,照着这样发展下去,汴京大学就会变得越来越热闹。

虽然不至于拥挤,但地盘大一些终归是好事。

靠西的地方是山林和杂草地,如果要扩展地方,只能从这里发展。

但他一想,这恐怕又是一笔巨大的之初,就觉得有些不自在,在钟粟面前张嘴都是个问题。

就在贺松风万般踌躇的时候,钟粟却接到了一纸诏令。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朝廷居然意外让户部拨款三万贯奖励资金,用于汴京大学的的正常运行。

铁公鸡终于拔毛了,这是钟粟的第一个想法。

大宋最大的开支,还是西北边事。

这是大宋维持目前局面非要做的事情,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至于给各处书院的拨款,有时候完全

靠他们自己争取。

如果有门路,可以得到一些钱,虽然显得杯水车薪,但也聊胜于无。

这次主动给汴京大学送钱,钟粟倒是有些意外。

周鼎昌随着户部的人,在一伙禁军的护卫下,将这笔三万贯巨款送到了汴京大学。

诏书中只写了奖励钱的是,却没有别的,这让钟粟有点疑惑。

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恐怕有些事情不方便写在诏令里面,只能口头说出来。

钟粟甚至觉得,他已经猜到了。

果然,周鼎昌等到内侍宣读完诏令,钟粟谢恩过后,将他带到了一边。

“钟山长,你要知道,我大宋重教化,官家为此也是多有说法。

这次能为书院奖掖三万贯,可谓天高地厚之恩——”

“说重点,到底是什么事情?”钟粟打断了周鼎昌的冗长铺垫。

他知道接下来周鼎昌要说什么,无非即使样让他表示一下态度,对赵佶来一番歌功颂德。

可这种事情钟粟实在不屑为之,只能打断周鼎昌的话。

周鼎昌早已习惯了钟粟,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是这样的,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联名写信,想派学生来汴京大学学习——”

“你答应了?”

钟粟再

次打断问道。

“钟侯,你可是官家看好的人,他们慕名而来,官家也替你高兴。”

周鼎昌笑得甚至带着一点猥琐,让钟粟哭笑不得。

说起这几家书院,那可是大宋学术金字塔顶端的明珠,其实已经超越了太学,影响力甚至远播周边的不少国家。

虽然钟粟早就知道了消息,但还是觉得有些兴奋,不过在周鼎昌跟前,还得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钟粟问道:“这么说,这三万贯钱,就是为他们缴纳的束脩?”

周鼎昌尴尬地一笑,“钟侯怎么能这么说呢,这不是好事情吗,官家现在一下就奖励三万贯,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好事情,对你来说是好事情吧,对我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拖累啊。”

“钟侯,话不能这么说啊,你看,官家都看好你。”

“官家那里你是说的吧?”

“这——你就别为难老夫,克服一下吧。

你想啊,你现在可是集天下英才而育之,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好事情。”

周鼎昌知道,安抚好钟粟的情绪很重要。

“你可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