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钟粟为自己的神操作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苏颂亡故。
真正的历史线上,苏颂病逝于润州,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镇江市。
因为自己的父亲葬在了润州润州,苏颂全家便也移居润州。
晚年的苏颂,本来是要回到润州的,但不知是不是因为钟粟的原因,他一直在汴京。
虽然身在汴京,但他却远离政坛,醉心于创造发明和著作整理。
钟粟有自己的推测,真实历史上苏颂是个非常善于急流勇退的人,他看清了党争的危害,所以到晚年时主动退出政坛。
但他越是如此,越是显示出自己的淡泊明志,所以宋哲宗、宋徽宗都对他非常看重。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赵佶继位会,便将他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这个殊荣也是很难得的。
钟粟虽然知道,苏颂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亡故的,但他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当索九亲自跑了一趟苏府,证实了消息属实后,钟粟觉得心里一片空空落落。
虽然有回心丹这种东西,但对于已经八十二岁的苏颂,也就是暂时起到了作用。
钟粟也没管大宋到底是怎么个礼仪,果断赶往
苏颂的府上。
“钟侯,家父走的时候很安详,他说感谢你的回心丹,让他多活了一段时间。”
苏熹涕泪交加,说出了当时的情景。
钟粟点了点头,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回心丹毕竟不是灵丹妙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起死回生,这样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在大家看来,亡故的只是大宋的一名前宰辅,或许苏颂算是相对英明一些的,那也不足以引起太大的轰动。
可在钟粟看来,这可是继沈括之后宋朝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相对沈括,苏颂的涉及领域更广,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有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史书上的评价是“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
当然,一代名相的亡故,自然要上报朝廷。
之后的多日中,钟粟每天几乎都是在苏颂的家中度过,他想再陪这位老人最后一程。
朝廷自然也按照惯例会有一些恩赏,还发放一些类似安葬费之类的银钱。
很多情况都跟历史上的记载一样,朝廷赠予苏颂司空头衔,钟粟还知道,往后苏颂还会被追封魏国公。
不过这些钟粟还真不关心,人都
已经不存在了,追封完全就是一种荣誉性的存在,没有了多大的实际意义。
但钟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由朝廷出面,印制成册,然后广发至各个书局。
至于苏颂的诗文,自然也要加紧编纂,然后刊印于世。
这些虽然不算朝廷的定例,但对待一位功在社稷的前宰相,如此而为也不过分,钟粟的建议朝廷当即恩准。
钟粟也不知道这么做会有多大的作用,但他却知道,这些心血之作,在另一个时间线上是失传的。
华夏古代虽然浩浩几千年,但其实运行的模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以农为本一直贯彻到了清朝末年。
直到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出现,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叙述了世界大五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
只是就算这样,华夏还是有不少人墨守成规,没有被彻底警醒。
以农为本已经深入了古代社会的骨髓,华夏这样一条大船转舵手难度实在有些大。
钟粟不知道他现在的努力能够改变多少,但他觉得,至少有了这样的改变,
一定是好事情。
他突然觉得,是不是有必要组织一番,至少将大宋建国以来的书籍刊印一番,然后慢慢推广。
但这个想法被他随即打消,现在还在全力推广高产作物,大宋人还有很多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
对一群饥肠辘辘的人大谈星辰大海,无异于痴人说梦,暴打一通都算轻的,弄不好会被愤怒的人群沉塘的。
不过这个想法的确不错,等到大宋全面解决了温饱,自然可以考虑实施。
几天过后,钟粟也算是走出了阴影。
苏颂这种咖位的人,都是足以影响几千年的大人物,亲身和这些人交往,然后又结为忘年之交,然后又看着他们离去,的确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但如果真正尊重这些人,如果真要把这些人当做朋友,那就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虽然广为传播苏颂的天文学成就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在书院中作为选修课程倒是可以考虑。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如果真是有那种天文学方面的天才,或许只要多接触几次苏颂的著作,便能得到启发。
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人人都能仰望星空,没有不要也没有任何可能。
但只要不将有天
赋异禀的人埋没,那就是莫大的功德。
钟粟决定之后,便吩咐了一番,除了苏颂的著作外,将沈括的《梦溪笔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