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喜提高足(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049 字 2个月前

文武大宴的人虽说有些杂,但经历了一开始的短暂拘束后,很快变得无比热闹。

苏东坡是公认的大佬,即使李纲这样的略二的毛头小子,也不敢造次。

至于陆宰、赵鼎,本来就是文人,自然无话可说,能够和当今硕果仅存的文坛太逗共聚一堂,只能说是无比的荣幸。

胡世将早年受业于文学家晁补之门下,而晁补之则是地地道道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所以按照辈分,他还是苏东坡的徒孙。虽然他还顶着一层武将的身份,但丝毫不影响和苏东坡的交流。

李清照是大宴中唯一的女子,但她可不是那种扭扭妮妮的小儿女,平时和老苏一旦杠起来的时候,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

老苏起初被这个小辈弄得哭笑不得,但自从李清照和赵明诚确定了关系之后,苏东坡一下子找到了对付李清照的软肋,总是在无话可说的时候拿赵明诚说事,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李清照必定会默不作声逃走,苏东坡则发出得意的狂笑。

不过今天这宴会之上,老苏收敛了许多,李清照也不敢随意撩拨。

陆宰这次来,其实代表大宋的知识分子阶层而来,毕竟他有藏

书名家的光环,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无可厚非。

胡世将和赵鼎此时还在读书,根本没有出仕,他们俩也是这次辩论赛上唯二没有功名的人,只是因为多人推举,才获得了这次的参赛机会,事实上,他们都是特意赶来的,所以举手投足都极为谨慎。

赵鼎是个标准的文人,自然没什么可说的,胡世将不知到底是因素苏东坡这个师祖的存在,还是别的原因,也有些拘束,和后来杀伐果决的胡世将完全就是两个人。

比赛结束,这些人到底属于正方还是反方已经不重要了。

钟粟其实也很纳闷,虽然他们都未曾像种师道李纲那样,曾经一度当过主角,但却都是非常不错的配角,没想到是,他们居然因为这样一场辩论赛齐聚汴京,或许真的是天意。

只不过,除了他们几人之外,其余的人钟粟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他们在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作为,或许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宴会开始之后,方武一直保持着四平八稳的一贯做法,默默地干一些服务工作。

李纲则显得有些跃跃欲试,毕竟在他看来,胡世将和赵鼎这些,其实和他一样,都处于奋力

考取举人的途中,今天能够参加这次的赛事,绝对不是一般学子可比,他倒是很想多交流一番。

王元道是仅次于苏东坡的人物,他虽然来自国子监,但长期在汴京大学,身上原来的那些暮气反而越来越少,反倒和这些小辈交流得很愉快。

钟粟也算是看出来了,他已经开始旁敲侧击,想把胡世将和赵鼎弄到汴京大学,钟粟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但王元道既然已经替他考虑了,他便不再多说。

贺松风也是绝了,言语之间也在若有若无地突出钟粟在这次比赛中的作用,其实也算是王元道的助攻。

几杯酒下肚之后,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钟侯爷,小生能够参与此次辩论,深感荣幸,更没想到的是,能够和苏学士等诸位前辈相聚一堂,真是不甚欣喜。”

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说起身世,倒是和范仲淹的童年同样凄凉。

不过赵鼎硬实凭着一己之力,先考中进士,也一度走到人生巅峰,两度拜相,只是后来被秦桧那厮给迫害,居然绝食而死。

从无比恭敬的言辞中,钟粟便已经看出赵鼎的诚惶诚恐。

“元镇(赵鼎,字元

镇)客气了,我虽身居侯爷,但其实就是一书院山长,苏学士更是对后学小辈关爱有加,不必拘谨,大可畅所欲言,无需过多在意。”

钟粟劝勉了一句,苏东坡也笑着点了点头,赵鼎脸上显然轻松了许多。

“那小生便不客气了,小生家贫,此次进京参加辩论,也是远方叔父资助才得以成行,钟侯爷的汴京大学如果愿意接纳小生,小生来年科考之时,便可免去舟车劳顿之苦。

早就听闻钟侯爷聚天下英才育之,小生虽说出身贫苦,才德不足治国平天下,但也常自勉自励,谨慎修身,今日冒昧提出如此要求,望侯爷见谅。”

钟粟一听,心里还是很欣赏赵鼎的勇气,虽然是初次见面,但能够毛遂自荐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很有胆识。

他也看出,赵鼎可不是读书读傻的那种,此前王元道的一番暗示,已经让他深受启发,所以此时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还没等到钟粟回答,苏东坡哈哈大笑道:“元镇小兄弟,这件事情,老朽替你答应了,你放心入学吧。

对了,还有承公小徒孙,你怎么样,几日见面就是缘分,干脆一起

来汴京大学读书吧,这地方文脉极佳,你们想必也知道,比起其他书院,考取会容易许多。”

苏东坡说的自然是钟粟魔鬼式训练产生的超高录取率,这其实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胡世将其实也想提出来汴京大学,只是被赵鼎给抢先了,他正在考虑自己该怎么说,没想到自己这个师祖倒是主动说出来了,还直接替钟粟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