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赵佶的决心(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165 字 2个月前

兵工学院在不断完善霰弹铳的同时,也在积极打造双面冷锻甲。

果然,种师道从西夏弄来的那批铁石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让匠人们很是激动。

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钟粟自然明白。

钢铁这种东西,硫含量和碳含量本来就很低,但这比例微小的物质,却影响着钢铁的性能。

古代可没有后世的那么多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铁矿石便成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用来做别的东西,各处的铁石炼制出的铁似乎差别不是很明显,但这双面冷锻甲,大宋很多时候只是做做样子,让甲上产生一些瘊子状的东西,用来冒充,其实这样的做法完全属于自欺欺人。

冷锻甲又叫瘊子甲不假,但有瘊子的未必都是冷锻甲。

假的冷锻甲一种情况是锻造时用的热锻,并不是冷锻,另外一种是用劣质的钢铁锻造,效果也差很多。

大宋不是做不出来,而是首先被铁石给制约了,恰恰西夏一带的铁石,是制造冷锻甲最好的铁矿石。

原来历史线上的大宋就是这么悲催,要冷锻甲,没有优质的铁石,要建设骑兵,没有养马场没有草原。

这些因素导致,大宋军队要和外族抗衡,或者用人命来堆,或者便是筑城坚守,显然都属于或者很

不值得,或者很被动的做法。

就算现在钟粟出现了,大宋骑兵的问题他同样无能为力。

所以,他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可能将后世火器的思路带到宋朝,然后以宋朝的工业水准为基础,弄出一批更加先进的武器。

虽然说暂时不需要发展本国的骑兵,只能说想发展也没办法发展,只能先用火器取得优势,然后夺取西夏盛产铁石的地方,夺取马场。

虽说因为有高产作物,但这个冬天疯狂地打制军器,大宋国库的钱也是飞速的流失着。

好在本来的历史线上,同样存在大把大把的花钱的情况,只是因为没有太有效的手段,所以这些钱很多都是打水漂了。

可现在则不一样了,花得多挣得也多,而且关键是现在拥有的武器更加先进。

按照目前的军器制造速度,等到来年春天,便可以发起对西夏的全面战争,但赵佶还是保守了一些。

为了让宋夏战争这次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决定,在秦州建起一家广备攻城作。

这个想法钟粟一看就明白了,虽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万一装备不济,广备攻城作可以持续不断地生产出来。

而且,就算暂时不需要,但也确保炸药要便有足够的量。

他在朝议之时提出了自己的这个

想法,朝臣们终于明白了,赵佶真的要干一票大的。

虽然西夏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朝臣们却明白,即便这样,西夏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但当今陛下已经决定了,而且还是登基不是很长的新皇帝,谁反对都不合适。

打吧,作为一个新登基的皇帝,不打两场战争,怎么能够体现出收复失地的决心,这也算是正常操作了。

只是,让朝臣担心的是,这次赵佶的动作有点大,虽说不是太清楚赵佶做了多少准备,但根据穿越,打造的战车已经铺天盖地。

这样的国力消耗让人有些担忧啊,能算是穷兵黩武吗,有些朝臣已经朝着这个方面去想。

只是,大宋现在赚的钱更多,有人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给怎么说。

“官家,这广备攻城作如果在秦州建起来,难免距离边境不会太远,是不是需要加强军力保护。”

欧阳宗文提了一嘴,他的话虽然说得委婉,但大家都听明白了。

秦州虽然和兰州府不一样,但也可以说处在抗击外族的第一线,万一失手,那广备攻城作就会落入到敌人的手中,不但会丢失一大批的军事装备,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造成技术泄密。

军器监有一个规定,那便是那些只要技术含量较高的武器,师傅和徒弟之间,玩玩都是口耳

相传,并没有文字性的资料,这也是怕万一泄密。

现在要把广备攻城作设在秦州,万一被西夏占领,那些工匠自然也会落入西夏人的手中,严刑逼供之下,大概率会说出掌握的所有秘密。

“欧阳卿家的意思朕当然明白,今日朝堂之上,估计有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那朕不妨告诉各位。”

本来,赵佶在钟粟的引导下,对顾少文臣已经非常失望,有些事情都懒得去解释,可欧阳宗文,倒是也算不上什么,更多的还是出自对大宋边事的关心。

“首先,真坚信这次大宋一定能够胜利。其次,朕觉得哪怕是拖下去,也要将西夏彻底拖死。最后,如果真的有意外,那朕无话可说。”

这最后的一个理由,赵佶几乎就是在赌了。

事实上,他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钟粟给了个信心,种师道给了他信心。

几千辆的决胜战车,几千辆的抛石机,加上不计其数的火油,另外还有大量随时可以制造出的“没良心炮”,还有十几万整张待发的大宋军士,凭什么会输?

如果这样还不能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