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西夏流亡贵族(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079 字 2个月前

李乾顺和一拨西夏皇族开始从兴庆府出发,浩浩荡荡前往汴京。

毕竟李乾顺是主动出城投降,所以并没有用囚车押送,至于一起的所谓皇族,其实已经跑了个七七八八,可以说就是被镇国公李德中带跑的。

种师道即将兵临兴庆府的时候,李乾顺其实很想决一死战,三千铁鹞子军被打残,最后收拢一番居然还有将近一千人,再加上亲兵和来亲王的部队,勉强还能凑够七千人。

虽然知道必将不敌,但李乾顺却明白一个道理,死战被俘和直接投降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起码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最后力量七千兵马一夜之间就所剩无几了,那些紧急逃跑的王公贵族大概是为了尽可能得到大宋的饶恕,居然直接挖了李乾顺的墙角,有些人直接被带走,没法带走的直接解散。

当种师道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李乾顺才发现自己身边只剩下五百最忠勇的铁鹞子军,虽然显得势单力薄,在煌煌数十万大宋军面前实在不值一提,但这些人各个面无表情,一副随时为他赴死的模样。

李乾顺自知继续抵抗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

一声令下让这五百人脱去甲衣,然后将自己的私财散尽,五百忠勇就地解散。

至此,西夏神话一般的铁鹞子军从此成为历史。

此去汴京,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多想也没用,他此时反倒觉得一身轻松。

赵佶本来是要让种师道继续进军的,但大臣们却提出,西夏已经覆灭,兴庆府和灵州一线极为关键,暂时需以求稳为主。

这个提议还是很有道理的,武力征服仅仅是一个方面,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钟粟也觉得是需要暂时休整一段时间了,灵州之战大宋军虽然优势尽显,但还是有一些伤亡,如果继续高歌猛进,粮草和物资补给就真的有些小问题了,而且大宋军中已经出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骄横气息,总觉得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就算是种师道这样的灵魂人物,也无法短时间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这个,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尉迟恭命又传来一份情报,逃亡的西夏贵族几乎带走了西夏所有的财产,而且在向着同一个地方汇聚。

这个情况很是有趣,镇国公李德中这家伙本来毫无威信,但在逃亡策略上显然技高一

筹,他居然在夏辽边境找到了一块好地方,最终吸引了所有流亡贵族,这些人开始向着镇国公聚拢。

从情报内容来看,这些人并没有继续组织西夏人和大宋对抗的意思,但也不想受大宋的约束,只想继续原来逍遥自在的生活。

作为战败国的人,这样的理想显然有些不太现实,大宋是无法容忍这样的情况存在下去。

再说,这些人拥有巨额的财富,弄不好投奔了契丹人,那可就不太妙了。

钟粟、曾布、章惇、章楶几个知道驭风者存在的人再次聚在了延福宫,说是去抢劫显然不合适,只能说是消灭西夏余孽。

“列位卿家,我大宋在西夏的察子来报,西夏大部分贵族并没有随同李乾顺来京,他们居然提前逃亡,该如何是好?”

这种事情没什么必要隐瞒,但获得几位首脑人物的支持非常重要。

“臣以为除恶务尽,降着或可情有可原,这些西夏遗老遗少,一旦脱离我大宋掌控,终将生出事端,万一和他国势力勾结,后患无穷啊。”

“种师道大军似乎可分出一旅,沿途追剿,在西夏国范围争取全部羁押。”

……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列位,种师道大军分兵追击不是不可以,但形式多变,万一契丹插手,难免再生波折。”

章楶突然说了一句,毕竟按照获取到的情报来看,西夏流亡贵族最终的落脚点在夏辽边境,这也正是这些西夏人的狡猾之处,契丹人三万大军葬身西夏境内,大宋军如果追到了边境,契丹人不可能提前毫无察觉,弄不好会故意装糊涂伺机报复。

两国固然是兄弟之国,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时机合适,背后捅刀子这样的事情大家都能干的出来。

章楶这么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列位怎么忘了,我大宋还有一支驭风者,虽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但这次是为了斩草除根。而且,驭风者所处的位置,距离西夏流亡贵族的汇合地仅有一日路程。”

赵佶笑着说道。

驭风者?几个人想起来了,这可是钟粟专门为赵佶量身定做精心打造的天子之兵,之前消灭契丹三万援军,正是出自这支劲旅,只是,这支部队的活动范围,几乎只有赵佶一人比较清楚。

“官家,驭风者不可轻动,一旦要负责剿灭西夏流亡贵族,接下来恐怕就得转移防区,上次伏击天德军,契丹恐怕

早就盯上了。”

钟粟提醒了一句,原来云中一带是驭风者的主要活动范围,当时也是考虑到往西就是西夏国土,两国接壤地带,恰好没有什么要冲,反倒利于藏身,如果现在再干上一票,契丹人就算全是弱智也会看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