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这种情况。
蓝玉这样,李善长亦然,就连徐达和宋隐也是这样。
但朱元璋也不能不考虑文武百官的提议。
毕竟他们的战功是名副其实,又还是北境边境,众人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陷入思考,手指轻轻地敲着桌子。
朝堂上也安静下来。
都在等朱元璋的决定。
蓝玉等人布防不利,不予嘉奖。
徐达不但没有过错,甚至还取得巨大战功。
朱元璋没理由不给予嘉奖。
就在文武百官望眼欲穿时,朱元璋终于开口。
“魏国公徐达,爵位已高至国公,身居高位,又还是镇北大将军,他已经不缺什么了。”
“他女儿徐妙云许配给宋隐,若是要赏,倒不如等宋隐和徐妙云成婚时,朕允许他们用国公规格举办大婚。”
朱元璋再三思忖,终于做出决定。
上次宋隐纳妾时,搞得震天动地。
排场大得骇人。
就连国外的商人都前来庆贺,大明各地百姓都心甘情愿替他准备贺礼。
这架势,让朱元璋足足生了好长时间闷气。
现在要奖赏,可官职爵位,徐达已经达到最顶端,他更不缺金银珠宝。
朱元璋能想到,给徐达的奖励,就是在他女儿大婚时,排场隆重,盖过宋隐纳妾时的风头。
文武百官听到,这就是朱元璋给徐达的奖赏,纷纷愣住了。
魏国公嫁女,排场不是理所当然的要大搞吗?
文武百官虽然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朱元璋都发话了,他们哪敢去反驳。
况且徐达的官职爵位,确实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
特别是胡惟庸倒台后,现在除了李善长,就再无人能跟他抗衡了。
“皇上英明,皇上对魏国公如此爱护,他定会感激涕零。”
赵昌见许多文武百官都沉默不语,当即站了出来,用一句奉承话,打破了沉默的气氛。
也让所有人回过神来。
应该受到赏赐的人,此时,只剩下宋隐。
这时,朱元璋的眼神也变得犀利起来。
显然,他更加在意宋隐。
“皇上,现在长城已经修好,后续由当地官员督导即可,北平也在持续发展,宋隐这个北平布政使及都指挥使都非常称职。”
“所以,臣建议,将宋隐纳入朝堂,在朝中担任重职。”
赵昌牵头,大臣们纷纷附议。
听到这个提议,朱元璋当场怔住。
他以为赵昌想让自己奖赏宋隐什么呢。
想不到他们竟然要让宋隐进朝堂。
朱元璋想不到,宋隐已经去了北平那么多年了。
过完这个冬天,大明朝都建国十七年了。
他原本想着让宋隐在北平待上几年,等他想到合适的位置时,再给宋隐换地方。
但现在,光阴似箭,都过了这么多年了。
朱元璋看着文武百官,沉默了好一会儿。
“此番宋隐确实有战功,不过朕有些好奇,赏赐物品不胜其数,你们为什么非要让宋隐入朝堂呢?”
“难道他在地方就不能为大明立功了吗?”
朱元璋语气听起来云淡风轻,但他眸中,却蕴含着不满之色。
垂在案桌下的双手,早已紧握成拳。
听朱元璋这么问,赵昌挺身而出。
“皇上,宋隐任职沛县县令时,大力改革,着重发展粮食生产,后来徐州屯粮也是受他启发。”
“他担任福州府知府时,推出土地出让金、个人所得税、出海进出口等新政,拓宽我朝税务体系,勇当大明改革第一人。”
“难能可贵的是,宋隐还带兵抗击倭寇,彻底解决了倭寇威胁,保我大明边境安全。”
“担任福建布政使时,大胆改革,搞大基建,将一个贫瘠省份,打造出我朝最发达的经济特区。”
“更是轻松化解湖广荒灾,平民愤,赢得民心所向。”
“宋隐去了北平任布政使后,修建长城,助力大明朝建造万古基业。”
“此次山海关战乱,他身为都指挥使,指挥得当,重创蒙元大军。”
赵昌一桩桩一件件地在朝堂上,历数宋隐功绩,顿时获得雷鸣般掌声。
文武百官都心悦诚服,但朱元璋脸色就愈发难看起来。
但是赵昌还没说完。
“皇上,宋隐对朵颜部落的处置也非常妥当。”
“不但让朵颜部落二十多万人加入大明户籍,还拥有了部分草原使用权,并开辟草原牧场。”
“无论是治理政务,还是开辟疆土,宋隐如此功绩,实乃历朝历代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昌说得越多,朱元璋就越发坐立不安。
历朝历代都不可多得!
这评价也太高了吧!
朱元璋当然知道宋隐能力强,也确实让朝廷得到很多好处!
但赵昌对他的评价,也高得离谱。
自己可还在朝堂上坐着呢!
“如此看来,你们都非常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