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朱允熥的要求,多少是有点儿过分了。
夔州府公务署里面的各种档案和账目,是不会对普通人开放的。
别说朱允熥只是一个“游学士子”,就算朱允熥是其他某个州府县的官吏,也无权去过问和审查夔州府的账目。
但蔡知州似乎很畏惧朱允熥,他很大度的表示,朱允熥尽管查。
朱允熥转身朝公务署走去。
一进门,朱允熥就大声吆喝,让公务署里的小吏全都停止工作,各种档案账目全部封存待查。
朱允熥的要求有点过分,但气势上也很牛叉。
那些夔州府的小吏纷纷离开公署,然后去找蔡知州诉苦。
蔡知州苦笑:“让他查吧……这人不但是本官的救命恩人,而且非富即贵,咱们可惹不起这种手眼通天的人。”
事实上,蔡知州还真是踩得八九不离十。
朱允熥处理朝政,对于全局的掌控很强,他主要翻看这些年夔州府的政绩报文。
杜诲之善于查案,他把夔州府这两年的大小案件搬出来查看,检查蔡知州有没有贪赃枉法。
姚广孝拿着夔州府的流水账目随意浏览,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线索。
朱允熥还把李阿香派出去,让她到大街上去向百姓询问,看看蔡知州的风评如何。
从这场全面检查开始,蔡知州算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去了。
夔州府的事务和案件没那么多,大概半个时辰左右,众人就检查完了。
让朱允熥感到意外的是,蔡知州为官清廉,各种大小案件办得有理有据,府衙的账目也都很清楚。
虽说这些案件和账目,是蔡知州与府衙大小官吏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不管怎么说,风评还算是不错的。
李阿香从街上回来之后,带给朱允熥的讯息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夔州百姓的口中,蔡知州是个昏庸糊涂、草菅人命的狗官。
至于原因嘛,是因为蔡知州对于各种事情一板一眼,只讲刑罚、不讲人情。
而引发民怨最直接的事情,是苗人寨主金阿川的儿子金三郎的案子。
金三郎是个苗人青年,他在两个月前杀死了县衙的小吏王喜成夫妇,又一把火烧掉了王喜成的宅院,还牵连了附近的几个房屋。
杀人、纵火,金三郎在逃走的时候被城门兵和衙役合力抓捕,算是人赃俱获,被蔡知州判了个斩立决。
金三郎被抓之后,苗人寨主金阿川带着苗人进城闹事,到处喊冤哭诉,搞得百姓非常同情金三郎。
而蔡知州坚定的认为,此案铁证如山,金阿川只是在想办法耍赖救他儿子罢了。
杜诲之将关于金三郎的卷宗拿出来查阅,发现还真是铁证如山。
而且蔡知州也谈不上草菅人命。
蔡知州判苗人金三郎“斩立决”,意思是不用等“秋后问斩”,案子得到了刑部的批复之后,就可以开刀问斩了。
目前这个案子,蔡知州都是按照程序在走。
金三郎的案子初步判定之后,蔡知州将死刑文书上报南京,等待刑部的批复。
大明的斩刑案件,不但要刑部批复,通常还要到皇帝面前走一遭,等程序走完了,才会允许“斩立决”。
朱允熥拿着金三郎的卷宗,他朝门口的一个小吏招了招手:“你,那个谁,过来!”
小吏战战兢兢的问道:“公子有何吩咐?”
“这个叫金三郎的罪犯关在哪里?”朱允熥晃了晃卷宗说道:“朕要亲自审问!”
小吏惊恐的看着朱允熥。
下意识说了一句“朕”的朱允熥笑着纠正自己的话:“我的意思是,我正准备亲自审问他!”
这次,小吏直接翻了个白眼。
朱允熥穿着书生的长袍,分明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就这么一个白身,还要“亲自审问”……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小吏不耐烦的说道:“金三郎是重犯,现在关在大牢底层,你若是想见他,我得去向知州大人请示。”
朱允熥向远处的蔡知州招手:“那个谁……蔡大人,你过来一下!”
蔡知州连忙上前:“公子有事请讲……你想见犯人?好吧,随我来吧……”
一行人朝着大牢走去,蔡知州毕恭毕敬的说道:“下官不知道公子是哪一家的勋贵子弟,但是下官在夔州的大小事务,皆问心无愧。”
“这个叫金三郎的苗人,有人亲眼看到他进了王喜成的家。”
“从王喜成家中逃出,他手中有刀,刀上有血,捕快让他束手就擒,他拼命反抗,还砍伤了两名捕快,分明是做贼心虚、负隅顽抗。”
朱允熥微微皱眉。
这种程度的“证据”,在这个年代看来,确实算得上是铁证如山了。
但朱允熥有个不好的感觉——这个案子太顺。
整个案子太顺理成章,太理所当然。
金三郎杀人放火,似乎从未想过要保全他自己……
众人来到大牢,狱卒连忙打开牢门,将蔡知州请进去。
朱允熥等人跟着蔡知州来到大牢的底层,这里是关押重刑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