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七子去六子回(1 / 2)

大宋风云 凌风独行 1077 字 1个月前

佘太君听说杨业被围困,也是忧心如焚。

想着七个孩子,虽说个个武艺高强,如今,杨业身陷重围,只怕是抱薪救火。

如今的情况,她既想到要救夫君突出重围,又担心几个孩子的安危,再加上,现在又是君命不可违。

佘太君接了诏令,等吕相走出了杨府,巾帼英雄佘太君,不禁流下泪来。

她没敢把消息先告诉自己的儿女,只要说出杨业被围困的消息,她那些孩子,肯定会不顾一切,带着家兵家将们,杀奔关外。

佘赛花斋戒沐浴后,前往五台山,恳请高僧能为她指一条明路。

一路上,佘赛花心神不定,眼前一直都是被困的杨业,浑身沾满了鲜血的样子。

“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她还能够记得,杨业出征前,用呼家兄弟的话,振振有词地表明他的忠肝义胆。

佘赛花真是想不通,二十万大军北伐,怎么会被十万之众,而且还孤儿寡母的北辽给打败的。

佘赛花虔诚的一路跪拜,步上五台山。向僧侣说明来意,却是不巧,要见的那位高僧,正好在闭关。

“烦请师父代为通报,杨业应诏出征,据说被辽军围困,如今,我想要让孩子们奔赴疆场,不知道前途吉凶。”

佘赛花说得有些哽咽,那些僧人,岂有不知威震天下的忠烈杨门,尽皆流下泪来。

僧侣们,正要拜请智聪禅师。

智聪禅师却自己打开门,从闭关的地方出来,智聪并没有说话,直接扑通一声,就给佘赛花跪下。

佘赛花有些惶恐不安起来,连声说道,“大师啊,若非事出紧急,真不敢叨扰大师闭关修炼。多有得罪,多有叨扰啊。”

杨家人赶紧去搀扶起智聪禅师。

本来智聪这一回闭关,就有些蹊跷,按说来,那几天,并非智聪禅师的闭关时间。

没有任何迹象,也没有任何征兆,智聪突然就宣布,他要闭关,任何人都不得打扰。

这边才闭关,佘赛花就前来拜访了。

“夫人,老衲此回闭关,于心有愧啊。杨老英雄,北番出征,披肝沥胆,天地动容。老衲本不该以闭关,回避夫人,我佛门中人,不忍见天下兵戈,战场相杀,皆血肉之躯,何人不是父母生养,何人没有子女妻儿。”

佘赛花听到智聪所言,略微听懂了一些言外之意。

佛家敬众生,不愿见血腥与杀戮,自然,也不愿意与她谈起征战。

佘赛花却是说道,“大师所言,赛花已然感知。只是,从来历朝各代,皆以兵止战。若非将士浴血疆场,哪来天下安定。身为大宋子民,当以天下为任,杨门深受皇恩,定当马革裹尸,上报天恩,下抚黎民。”

智聪沉默了好一阵子,突然起身,又要回屋闭关去了。

佘赛花连忙问道,“大师且慢,赛花前来,是有大事,想要问询,如今,杨业在前线,遭到辽军围困。我想令七子前去,救回他们的爹。不知大师能否指点赛花一二。”

智聪头也不回,步入那间闭关的禅房。

那几个僧侣,也都无奈,双手一摊,对佘赛花说道,“夫人切莫见怪,智聪师父本来就这样的性情。他这修炼了多年,脾气还是这样,一言一行,就翻脸不认人。”

佘赛花却是已经明白,智聪悲天悯人,见不得残杀。或许,他已经看透,此番七子前去营救他们的爹,指定是凶多吉少了。

佘赛花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智聪自然不会再出面相见,加上军情紧急,在五台山上耽搁不得,佘赛花只得回去。

已经走出山门,却听到后面有人在叫唤,“夫人留步,夫人请留步。”

佘赛花喜出望外,僧侣捧着一个锦囊,双手递给她。

“智聪大师,让小僧把这东西亲手交给夫人。”

佘赛花回到杨府,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锦囊,“自古忠良难善终,七子去六子回,各安天命。”

佘赛花从那字间,依然看到了智聪的奉劝,第一句话里,自古忠良难善终,其实是善意的提醒。

那意思,大概是,像杨业那样的忠良,一心为了大宋,契丹人自然是无比痛恨,赵炅呢,却难免会畏忌,朝中的大臣们,却是嫉妒。

与其让一家子人,都去接受不善终,倒不如就让杨业安其天命吧。

一人死,与一家人都活不出来,这话,可得掂量了啊。

然而,佘太君却抛开了那第一句与最后一句,看到七子去,六子回,心中却是充满了希望。

佘赛花把七个儿子喊到了身边,把杨业在边关被辽人围困的事情,说了出来。

七郎当即说道,“娘,你就放心吧,我跟哥哥们,这就去边关,把咱爹救回来。”

杨延平也说道,“爹时常教导我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助爹爹杀出重围,是孩儿义不容辞的责任。娘,如今别说有皇上诏令,哪怕没有皇上诏令,我们也必须把爹救回来。”

佘赛花强忍着,没让泪水流出来。

她看着自己的七个孩子,“儿啊,为娘怎么放心得下下啊。此去边地,前途险恶,娘是怕你们没把爹救回来,反倒落入敌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