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冀州突变(1 / 2)

帝皇再现 黄谋人 1576 字 1个月前

一夜过后,精神格外舒畅。尽管夜晚黄河的怒涛声不断传来,但几日来乘坐马车的疲惫,让这一夜我睡得格外安稳香甜。

我刚刚起床,老太监便赶忙上前为我宽衣。不多时,卢侍卫长轻轻敲了敲门,将早餐小心放置在桌上。

用过饭后,我来到马车旁,望着远处等待渡河的长长队伍,不禁感慨道:“这渡河之路真是漫长难熬啊。”

卢侍卫长在一旁恭敬地回道:“公子莫急,排队虽久,但终会轮到我们。”

终于到了中午时分,轮到我们渡河。随着车队缓缓走向渡船,黄河的咆哮声逐渐增大,雄浑而震撼。

我站在船头,望着黄河水滚滚向东奔腾而去,心中满是震撼。“卢侍卫长,这黄河之水如此汹涌澎湃,让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也觉人类之渺小。”

卢侍卫长微微颔首道:“公子所言极是,大自然之伟力,非人力可轻易抗衡。”

终于渡过了黄河,在官渡渡口的北岸渡船停靠。车队缓缓走向这片陌生的土地。过了黄河,便踏入了冀州。

前几日卢印安排得十分得当,过了黄河,没几日便可到达邺城,离我们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两个月以来的逃难生活已然行进一半的路程。

吃过午饭,没有多做停留,车队一路向着邺城驶去。一路上,车队的人心情愉悦,时常能听到侍卫和车队护卫们的欢声笑语。

“公子,冀州这边远离战场,确实显得平静许多。”卢侍卫长说道。我微微点头:“希望能一直如此,早日到达邺城。”

一路上,车队在各个驿站稍作休整便继续前行。五日后,抵达了冀州的第一站——安阳。

安阳城的城门巍峨耸立,高大而厚重的城墙由巨大的石块整齐垒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却依然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威严。

城门上方,“安阳”两个硕大的字刻在古老的石匾上,字体刚劲有力,饱经沧桑,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

阳光洒在城门上,那斑驳的痕迹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似是记载着无数过往的故事。

城门洞幽深而宽阔,足以容纳几辆马车并行通过。拱形的门洞顶部由坚固的砖石支撑着,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

城门两侧,威武的守卫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神色肃穆,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安全之感。

走进城门,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粗糙的城墙表面布满了岁月的刻痕,青苔与藤蔓在墙角处悄然生长,为这古老的城门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绿意。

风中似乎还残留着往昔的喧嚣与繁华,让人不禁对这座城市的过去充满遐想。

随着安阳城的城墙缓缓浮现,随着城门上两个硕大的“安阳”二字逐渐清晰,这让我不禁想起刚进陈留的时候。

车队缓缓穿过城门,进城后,看到周围的景象,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人们都行色匆匆,许多人背着包、推着小车,还有一些车队在快速驶向城外。

我皱起眉头,疑惑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反常?”卢侍卫长立刻回道:“公子,臣这就派人去打探情况。”

过了一会儿,就有侍卫回来禀报:“公子,不好了,那渤海郡太守袁绍联合了公孙瓒现在正在攻打冀州,现在百姓人心惶惶都在准备跑路。”

我不禁皱眉,这里也要打仗了吗?那袁绍号称四世三公如今也要做那窃国的事!随后我们在客栈稍作歇息。

我让侍卫长卢印叫上了领队张鹏,并让他告知我们的侍卫,在称呼上一定要注意,别陛下云云,臣怎么样怎么样的,就说公子种种,我说怎样怎样。

也别对我行礼。虽然张鹏是信得过之人,但还是小心为妙。

“知道了公子”卢侍卫长答应着退了出去。

不多时侍卫们陆陆续续回来禀报,内容大差不差都是只有一件就是,袁绍派兵来袭进攻冀州。

听到侍卫的禀报,我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忧虑。这冀州之地,竟也难以避免战争的侵袭。

那袁绍,身为四世三公之后,本应秉持忠义,匡扶汉室,如今却兴兵攻打冀州,实在是令人失望至极。

我们来到客栈,气氛凝重而压抑。不多时,卢印带着领队张鹏以及车队几人来到房间,准备进行商讨。

众人依次坐下后,我环顾四周,缓缓说道:我看着卢印和张鹏,语气沉重地问道:“如今局势危急,我们该如何应对?”卢印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公子,冀州战乱,我们不宜久留。

必须尽快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以免陷入危险之中。”张鹏也点头表示赞同:“公子,卢侍卫长所言极是。我们得赶紧做出决断。”

我微微颔首,心中充满了担忧。这一路的逃难之旅,波折不断,如今又遭遇如此困境。但我明白,此时绝不能慌乱。我冷静地说道:“那我们就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安全的地方可去。”卢印和张鹏对视一眼,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此时,客栈外的嘈杂声不断传来,更加增添了紧张的氛围。我们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为接下来的行程找到一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