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需要等待些时间(1 / 1)

万兴邦携一台脚踏车前往拜访杨厂长。

“兴邦,这真的就是你设计出来的自行车么?竟然已经做出了实物了?”

“而且这么快速度就能生产出了实体?”

杨厂长满心惊讶。

本以为还需要等待些时间。

的确,厂长,来,请体验一下这款新的自行车。这辆车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所用材料都区别于普通的自行车。

万兴邦微笑将自行车递给厂长道:“请看看是否满意!”

“咦?为什么这辆自行车这么轻?”

接过自行车的那一刻厂长感到相当惊奇。1960年代时生产的自行车受到钢材材质强度等局限,为了保证稳固性都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制作,导致分量普遍偏沉,一般都在二三十斤以上,很少会出现比这更轻的产品出现;然而这款经过手工调试完成的自行车,仅仅只有一十余斤分量。

与市面上常见的大型自行车相比至少减少了五十%以上的负重程度。

厂长,你是怕质量问题吧?

这部自行车我用碳纤维代替了一部分钢铁。我已经做了实验,发现其牢固强度并不逊于钢铁。不过唯一的缺点是,成本高昂!如果使用传统的钢铁结构材料制造,价格大约为200元左右;但是如果使用该碳纤维版本,价格起码得600元起跳。

接着万兴邦继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杨厂长随即体验了一小段距离。觉得整体的骑行感觉很不错。

这辆车还可以根据行驶情况进行自行调节速,加之整台机器的重量也比较轻便,大大减轻使用者所需的体力负担。尤其遇到复杂的路况情况下,相比其他大型自行车更是能省力很多倍。

“对了,还得尽快前往工业部门去一趟。”

"兴邦,这辆车让我带去工业部门看看。”

说完这些,杨厂长匆匆出发,

他并没有乘坐汽车,而是选择直接骑行此自行车前去。

工业部门正好位于49城内部,所以他可以轻松骑行抵达目的地。

十七分钟后。

于工业部门的一间小型会议室中,高级领导召来了十多位专业学者共同审议石墨纤维脚踏车的可能性。

“上级领导,这是我首度接触到石墨纤维这原料,不仅重量特轻,抗拉强度还高,实为极具前景的新式材质。”

其中一名专家学者如是说道。

处于六十年代背景下,所谓专家学者确实是各具专长,绝非今日所谓的砖(专)家可比。他们的建言均基于扎实学养与独特视角。

“上级领导,当我接受此脚踏车由兴邦同志时,他提供了一个建议。”

“他表示鉴于该石墨纤维制造之脚踏车成本偏高,即使产品质量卓越,在本国有些难寻市场空间。建议我方考虑面向国外客户进行生产出口创汇。”

厂长杨志提出观点说道。

“上级领导,我十分赞同杨厂长的意见。”

有位熟悉国际市场的专家则声援杨厂长。

上级领导听后频频首肯。

六十年代华夏正迫切需要外汇支援建设,因此对于任何形式的创汇途径,倘若经证实为可行,则定然会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当天,返回金属滚轧制成品工厂时厂长杨志神情愉悦满盈喜色。

手中携带一份工业部正式批示,其命令我方需展开批量生产石墨纤维,而这里则被指定为此项产品全国唯一制造商资格!

归返单位后

立即寻找工程师万兴邦会商。

“你着手创建一条石墨纤维的批量生产线,需要人力或资金,我们全力配合。你觉得这会遇到困难吗?” 厂长杨志询问万兴邦。

实际上,万兴邦所创造的这些石墨纤维样品仅属于实验室阶段手作而成,并未涉及大量化生产问题,无法大量生产。

「没问题!」

这并非令他吃惊的事儿。一旦有关部门察觉到此物之优点,肯定会推向前线,实现大规模生产。

借助杨厂长杨志的支援,与在万兴邦的具体指导下,技术科全体人员动员了起来,致力于打造一条全新的石墨纤维批量生产线。然而,就个人而言,对于万兴邦来说,这项工作已不再是他眼中的关键。

他的下一步是设计电动车。

甚至摩托车以及越地重型货车也在他设计规划之列。

他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小型车做起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项目,

但在这之前, 必须得完成新款的车床制造工作。

传统型号无法达到他的技术诉求。唯有研发出更精进新型的机床设备才能推进他之后一系列项目的顺利展开!

其终极理想远远不是停留于此单一金属滚轧厂。

他心中所系的是我国整个产业体制的转型升级!

希望和我们的国家一道翱翔天际。

食堂後厅处

休憩时间内。

方墩和马华聊谈中。

方墩坐下品茗, 马华则在旁侍立。

"最近那万家子似乎又没在食堂用餐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