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光棍儿门前是非多(1 / 2)

很久之前,在这个村里,有个炒菜手艺很高的大师傅。

这个“大师傅”读的时候,重音在“大”,师傅读轻声,若是“师傅”重读,那就代表和尚,“大”重读,就代表厨子。

嘿,语言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就说这个村里的大师傅,他叫张旺,手艺很好,人也实在。

所以说,每到谁家过事儿,总会请他去掌勺,他赚了不少钱,奈何妻子去世的早,剩下他光棍儿一条,但要按经济条件来说,那时候的他,可算的上是一个“钻石王老五”!

可是,因为他是个光棍儿,这身份竟然带给了他一场杀身之祸。

人们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光棍门前也一样,少不了流言蜚语。

在我看来,这大抵还是因为人们的认知,在大多数人看来,人就得成双成对才行,若是单身久了,肯定会被视为异类。

一被视为异类,就容易被人用带色的眼光去看待,人们就会去想这个人是否有什么毛病。

伴随着这样的猜忌,各种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也就来了,再经过人们的传播和各种加工,肯定会越说越邪乎。

所以说,人言可畏,这话从来都不是假

的。

再说回这位大师傅张旺,其实他为人很实在,很正直,但是多少也有些木讷,估计也是上了些年纪的缘故。

妻子死了之后,也没给他留下个一儿半女,所以他就一个人过日子。

一个人呢,自然是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天天除了出去赚钱,就是喝点小酒,打发打发时间。

可是单身久了,四周围邻居大妈大婶的,就开始说闲话了。

估计也是羡慕张旺有钱,所以这些人总会诋毁他,说他四十多岁一个大男人,表面上好像很正经似的,但背地里的生活很不检点。

一传十,十传百,村里边总爱传闲话。

这个也不能怪村民们,因为在华国农村啊,几百年的传统就是串门聊天,张家长、李家短、王老太太三只眼,说起来就没完。

最早的时候,那群爱闲聊的老大妈们,都说张旺不检点,主要是在公交车上耍流氓,坐车的时候摸人家女生。

当然了,这事儿是假的,是他们编排出来的。

编排这个事儿的依据,就是张旺给人包厨,老得去城里进货,进城的时候就总坐公交车。

所以说呢,这些好事儿的人,一想他总坐公交车,就

给他编排出事儿来了。

不仅这一件,这事儿还都是一系列的。

一开始呢,说的都是些没影儿的事,久而久之村民们就都相信了,而且是笃信不疑,张嘴就说,好像就是在阐述事实似的。

知道人家这么说自己,张旺也没生气,因为他也知道,农村里传闲话是正常的,自己根本左右不了什么,忍着就是了。

可是,就经过这些闲话总传,人们还真就以为他一个独居光棍儿不是正经人了,甚至有的时候,还对他白眼相待,特别过分。

但即便如此,张旺还是不太在意,因为他知道,即便流言蜚语满天飞,也不能伤自己分毫,计较那些都是没有意义的,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

按他当时的话来说,有那闲工夫,当然要多赚钱咯。

但是,又没过多久,村子里出事儿了……

一个黄花儿大闺女,失身之后死在村口的苞米地中,这案子闹得很大,不少人都关注,也有不少的办案人员调查。

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们无休止的议论。

就想吧,村民们没事的时候,还要找点事议论一下呢,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不议论呢。

中,就有那么一群人,把这个案子的矛头指向了张旺。

就因为张旺是个中年光棍儿,那群人在议论的时候,就说他“憋不住了”、想媳妇了之类的。

张旺很无辜,奈何他解释不开,因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他一个人根本说不过那么多人。

当然了,办案人员肯定是不会凭借流言蜚语去断案的。

但是这个案子很重要,再加上老百姓们都这么说,所以他们还是带着张旺去询问了一番。

张旺就觉得特别委屈,憋闷,难受。

从办案人员那边回来之后,村里的流言蜚语更厉害了。

人们都说,他要是没事的话,人家办案人员就不会把他带走,还说现在只是证据不足,至于那个案子的嫌疑人,应该八九不离十就是他。

这话实在是难听啊,一字一句都往人肺管子上戳。

最后,张旺实在是顶不住这流言蜚语的压力,最终选择在自家房梁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怪可惜的,都怪那帮人嘴碎,张旺死后不久,真正的嫌疑人就落网了!”老板娘一边说话,口中吐出瓜子皮。

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期间,她已经嗑了将近一斤的瓜子了。

再之后呢,这跟坟地吃席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张旺阴魂不散?”我皱着眉头冲她问到。

“对啊!”

老板娘点点头,撇着嘴又说:“反正村里人都这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