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微瑕,亦在图新革弊,岂容以偏概全而诋之?
百姓生息,非一日之功,利在恒久,此乃众目所睹,岂容妄加诽议?
固然科举有制,亦有兴负之偏,岂可全盘否定。
至于贪腐之治,论及此,呵呵!大仲宰就不脸红吗?”话到此处,徐平声音更高几分。“西御元武,实乃保家卫国,战必有损,岂因一时之挫而责陛下用人之误?
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宇文逸连同耿世勋命亡定平,何以视而不见?
兵伐南安,此乃国策、绸缪长远,岂因未见胜负而妄加非议?
至于大仲宰奏请之事,陛下圣明,自有权衡,即为臣子,不思己私,反责陛下,实乃心怀不轨。”
“徐巡使倒是能说会道。”司徒文摇了摇头。“陛下诸多措置,实有失当矣。
言路虽开,谏之未纳。
仁善未及根本,科举、贪腐未臻尽善。
凉州一战,陛下未行朝议,便允魏冉西进,以至兵将折损,定平告急,此非决策有失?
兵伐南安,尚未可言,不因以论。”
闻言,徐平瞋目而视。“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包藏私心。
陛下之策,皆以邦国长远为计,岂所尽知?
大仲宰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所荐所举之人,未必贤良,恐有植党营私之嫌吧?
依本使看,陛下自是明察秋毫,方才不允所奏,实乃英明之断。
大仲宰不思感恩,反出恶言,岂是为臣之道?岂是臣下之礼?
陛下励精图治,宵旰忧劳。吾等即为臣子,自当辅弼匡正,而非妄加指责。若人人如此,我朝倾危,天下大乱矣!”
就此言谈之际,司徒文与徐平却暗自对视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