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的门外已挤满了许多人,但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是陪考亲友,实际上参考的人数并不多。
以今年是建国后的第一次高考来说,人数确实不多,实际上这次总共才有7.3万名候选人。这种规模之少也源于当时的条件限制:1952年的时候,由于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恶劣,能够完整接受小学、中学乃至高中教育并有能力参加考试的人极为稀少,因此参加高考的人更是罕见,几乎可以说是人才中的佼佼者。
相比较其他区域而言,首都地区的居民生活条件稍好一点,因而该区域的高考学生比例略高一些。
即使未被录取,仅凭着完成高中学业的 ** 也能够得到不错的就业机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已是一种奢求。
1952年是我国实行统一高考的一年。但在1949年及之前,则主要是由各个院校自主进行的招生和测试。直到1950年的考试则转为各大行政区负责组织,既可能组织联考,也可能安排统考,或者任由高校自行决定招生流程,这一时期定于7月21日-8月10日间举行。
1951年,公立和私立大学在全国各大行政区实行统一招生,六大区从7月22日至27日举行了高考。直到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九五二年暑期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的规定》。
此规定要求所有高校除了获教育部特许的少数之外,均要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并实施统一调配制度。全国统一的普通高校入学考试体制正式确立,这意味着实行了约40年的各校自行招考模式被取代。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项标志性的现代教育改革举措,也是现行高考体制的原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何雨柱和其他考生一同聚集在那里。事实上,按理说以何雨柱的经历并不允许其参加这次的高考。但是因为他隐瞒了些信息,他才最终得到了参加的资格。
“入场已经开始。”
听到有人喊,无数考生依次入场。
陈雪茹也放开何雨柱的手臂。“进去吧。”又补充了一句“注意安全。”
王明德与陈雪茹等人眼看着何雨柱进入考场,心里却没有抱太大希望,都觉得何雨柱不会被录取。
毕竟他们都还在少年时代。年轻气盛,志向宏伟!
这些宠爱他的人也就顺乎自然地陪他走一遍流程。
不久后。
考试开始了!
何雨柱得知每个科目的测试持续时间是一小时四十分钟,每隔该时段将进行两门课程。
此时考的是中文和数学。
与他预期相符的是,自己六年级的文化程度参与这次的高考毫无压力。
甚至是中文作文题目,何雨柱已提前有所预备并且完善地编写好了。
题目为《投身母亲般的祖国怀抱》
于是,他就把内容完整复写下来。
剩下的几天里,何雨柱同样继续参与考试。
考完试就回家耐心等候成绩。
回到家的何雨柱依旧保持以往的工作生活——按时上下班,并抽空努力学习。
8月19日。
全国高考落下帷幕。何雨柱参加的消息很快在他的亲朋好友间传开。
上午十一点左右,
华兴饭店迎来了重要的客人们。其中包含了来自四川的重要人物。
崔德胜连忙前去迎接。
最近的数个月期间这位大领导经常到访,几乎每半月光临一次,每次他都带着自己的太太。俩人只点两道菜品,绝不铺张浪费。
同时每次来访都会与何雨柱交谈良久。
据他描述他与何雨柱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可以说是忘年之交。
他同时也知道,高考结束后第二天,也就是今日何雨柱应该回来工作了。 “请多留心脚下,先进入包厢休息一会儿。”说完,崔德胜便前往厨房通知何雨柱。
很快。
何雨柱走进包房,只见大领导夫妇、崔德胜以及他自己围坐在饭桌旁。大领导显得有些急切。
“考完了?”
“怎么样?”
听到这话,何雨柱笑了笑。“我觉得挺顺利的,应该没问题。”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不是嘲笑,而是觉得何雨柱这孩子确实可爱。
事实上,在场没有人真的认为何雨柱能够成功,实在是因为这个想法太离谱了。别说是花几年时间在学校老师指导下的高中生都难以考中大学,更别说一个仅仅靠自学五个月的人。这听起来实在难以置信。唯有一个人真正相信他,那就是何雨水。
大领导继续问:“那你报考了哪所大学?”
何雨柱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北大物理系。”
大领导及其他两人忍不住大笑起来,拍手称赞道:“北大?”
“哈哈哈哈!”
“真够幽默。”
“实在可爱。”
他心里明白,大领导和其他人的笑容并无恶意,只是出自真心关心他的表现。而自己这件事,甚至比短时间内成为大厨更加不切实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