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门外的上戏大礼堂里,已经是人满为患,能够容纳600多人的大礼堂,硬是挤进了快1000人。
整个学校的在校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其实是周围院校的学生,得到消息后混了进来。
这次的安保工作没有那么严苛,只要没有携带电子设备就可以入内。
根本就不管你是那个学校的,所以当发现人满为患的时候,大家已经混在一起,完全分不出彼此。
好在这时候的大学生素质还是不错的,人虽然多但并不影响观影的感受。
甚至因为全是学生的缘故,在看到电影某些镜头时,给出的反应也比影评人要强很多。
虽然影评人现在花样吹《壹十三》,就差把董熹捧上神坛。但是他心里清楚,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内涵,更接近于爽片。
不管是被围困孤城,还是缺粮少衣,甚至连死亡董熹都没有过分的去压抑。
而是用一种类似于主角的光环,总能化险为夷,恰到好处的拉扯着观众的心情。
尤其是在影院形成的封闭环境下,这种情感的堆积很容易引起共鸣。
洪水需要发泄的出口,当电影的最后长途跋涉支援的的汉军与董熹的守军汇集,那一声声直入云霄的“杀!”“杀!”“杀!”。
彻底将整部电影积累的情绪引爆,有情绪激动的男生涨红着脸跟着一起喊道:“杀!”
没人会觉得他奇葩,大部分的学生都握紧双拳,也想要跟着发泄。
战鼓声音响起,不对等的交战双方在黄土大地上交汇融合。
厮杀永远是历史的真面目,可当潮水退去之后,悠扬冷冽的二胡声音,更让整体画面变得庄严肃穆。
用音乐来升华主题。
电影结束,大礼堂里响起比首场点映时,更加纯粹的掌声和欢呼声。
董熹和姜闻微笑着走上舞台,看着台下一双双崇拜的眼神。
董熹暗自感叹:“上戏的学生就是多了些南方的婉转。”
可当第一个举手提问的学生被叫起来后,他的问题却让董熹一怔。
“董导,现在国内十个新导演里,有九个觉得自己会是董熹,还有一个觉得董熹算老几!”
“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