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麓川战事分析(1 / 4)

“经济?”

在场众人面露疑惑,不由得在心中仔细思索此等词汇是何意思。

很快他们便想到了“经邦济世”与“经国济民”这等,但心中有所狐疑。

陆云逸站在上首,沉声开口:

“经济一词就是《汉书》中《食货志》所记载的“食货”,

通指田制、户口、赋役、仓库、钱法等诸多与银钱相关的诸多事。

也是《史记》中《货殖列传》所记载的“货殖”,

指的是商贸往来,以及钱货相关的诸多事宜。

但这并不统筹,也不够具体。

“经济”一词是人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切物质的总称,

今日本将早晨时在侯府中用饭,吃的是小米粥,

百姓农户产出小米的过程是经济,粮商收购的过程也是经济,再

由商户贩卖的过程也是经济,而本将吃了小米粥有力气赚取俸禄也是经济,

总之,一切能产出银钱价值的过程都可以叫经济。”

“今日本将与你们所说的,只是麓川战事中产生的价值分析,原因过程以及结果,

不仅仅基于战场上的刀枪拼杀,而是更为关键的“经济”。”

下方众人眉头紧皱,军中宿将敏锐察觉到了什么,

至于诸多年轻人则是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陆云逸站在上首,继续开口:

“在场诸位家中应当都有生意,做生意有赚有赔,是赚是赔在于成本与收益,

战事亦是如此,并且成本与收益在战事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说完,陆云逸在识字板上又写下了几个大字。

[战争成本的不断追加]

陆云逸转过头来,看了看麓川使臣阿普鹿南,

发现他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不由得面露诧异。

他即刻问道:

“麓川使臣在未出使大明之前,在麓川所担何等官职?”

阿普鹿南脸色凝重,言简意赅:“转运使。”

难怪,陆云逸露出笑容,转运使是唐朝的官职,

主管运输事务,有水陆转运使、诸道转运使、盐铁转运使等,

北宋时转运使曾成为一路最高长官,但在大明又恢复了原本的职位,在麓川亦是如此。

“不知使臣是负责哪一方面的运输?”

“盐铁粮草。”

陆云逸点了点头:

“很好,想来阿普鹿南在麓川中也算是聪明人,那本将就不用过多赘述解释。”

说完,陆云逸继续开口:

“诸位从事的都是有关战事之职,应当知道,

战事一旦爆发,各路工坊民夫以及衙门就会持续运转,并不断增加成本,直至战事打赢。”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阿普鹿南的脸色更白了。

“既然如此,战事成本不断增加,

朝廷在云南地区屯田驻军,修建防御工事,调集大量军队,这里无一不需要钱。

其中军饷、粮食储备、武器军械的采买与维护,

这些都是巨大的战争成本,当然还有军卒的军功以及抚恤。

同理,麓川王国在故元中后期崛起,

利用故元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不稳,迅速扩张势力范围。

军事扩张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战争成本,

包括军队供养、军械制造、领土管理,以及如今对待大明的战事。

这些钱财有多少?双方付出的代价有多少?这些银钱由谁来出?”

陆云逸转过身去,在巨大识字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战争成本只能通过打败对方并占有财富来支出]

“这里的财富不是通常所指的钱财,可以是土地、人口、地域控制权以及最为直观表现的钱财。”

陆云逸目光锐利,沉声开口:

“《汉纪·武帝纪》曾言,孝武皇帝奓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凋敝,被称穷兵极武,如今是穷兵黩武。”

“敢问诸位,孝武皇帝征战匈奴四十四年,打败匈奴,获得了什么?

本将给你们提个醒,孝武皇帝征战四十四年,国库空虚,但获得的财富难以想象。”

在场之人眉头紧皱,气氛沉闷,

都是军中人,自然能理解连年征战为了什么,

但获得了什么,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陆云逸扫视四周,沉声开口:

“是正统,中原正统,今日你我以汉儿自居,这就是孝武皇帝穷兵黩武获得的财富。

而获得此等财富的代价是什么?或者战争成本是什么?

匈奴可战之兵被杀十五万,被驱逐至漠北苦寒之地,失去了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人畜锐减,走向衰落。

一个族群的衰落,这便是匈奴向汉朝支付的战争成本。”

“通过孝武皇帝不惜代价征战四十四年最后取胜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陆云逸回头继续在识字板上书写大字。

[战事之经济,乃双方竞相增费,费少者恐难逃败局]

陆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