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倒是能为陛下解决最后一个问题。陛下曾经说过,皇长子做任何事前都喜欢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先帝逝世,外戚与宦官争权,大将军何进又密谋引四方豪杰之士带兵进京清君侧。那时的朝廷,中央军队实力孱弱,外来的军阀战力深不可测,作为国之储君,准备继位的皇长子自然要留下后手,防止外来的诸侯尾大不掉,成为权臣。
刘和与荀彧在京城多年,很可能就是皇长子预测京城可能爆发动乱,提前安排他们离开京城作为后手。”贾诩如同抽丝剥茧般的说道。
“文和兄的分析倒也合情合理,只是如果真如您所预料的一般,那皇长子谋略之深,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知道是福是祸!”贾复目光深沉的说道。
现在的幽州发展太迅速了,统一整个幽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目前的大汉朝廷刚刚发生了政变,正是内忧外患,根基不稳的时候。
况且大汉的天下,各地战乱不断,有举兵反抗的,有不遵朝廷旨意的,有各自为政的,有阳奉阴违的,有闭关锁州想当土皇帝的,有野心巨大,想在乱世分一杯羹的。
“如果皇长子真在幽州,不知陛下是如何想的?”贾诩试探性的问道。
“这天下原本就是皇兄的天下,当初父皇驾崩之时,也是皇兄继位为帝,只是董卓进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上朕从小是被董太后抚养长大。
虽然董卓和董太后并非同族,但是同为董姓,董卓自然想凭借同姓的身份成为新的外戚,而且朕那时年纪更小,便于控制,这才最终导致皇兄被废。
如果皇兄真在幽州,朕自当迎回皇兄,禅位于他。
皇兄无论是在法统上还是谋略智慧,都不是朕可以比的。
朕相信大汉在皇兄的手中,一定会再现曾经的辉耀,走上另外一座高峰。”刘协小脸肃然,古井无波,让人看不出此话的真假。
“陛下此话万万不可说,皇长子这些年在幽州必然培植了自己的势力,陛下真要禅位于对方,他必定会带领幽州的官员前来京城,朝廷之中许多重要的官职必定优先安排给他的亲信。
您认为如今这些刚刚推翻董卓统治,在朝廷担任重要职位的既得利益者会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时候,必定会再次叛乱,血流成河,大汉朝廷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这些年光是内部的斗争,已经失去了许多有才之士,人才是一个国家能否兴盛的关键。”贾复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君文说得没错,当年霍光之所以废昌邑王刘贺,就是因为昌邑王继位之后,急于从霍光等大臣手中夺权,并将当初自己昌邑国时的下属,逐一安排到重要的岗位,触动了原本占据朝廷核心岗位的世家大族们的利益。
所以霍光才能一呼百应,与大臣们联合,废掉不太懂官场政治的昌邑王。
现在陛下您想禅位于您的皇兄,如同君文所说,皇长子这些年在幽州必定有自己的心腹,他如果重登帝位,有当年董卓废帝的前车之鉴,不可能不重用自己的亲信。
如此一来,必定和现在朝廷占据重要岗位的世家大族产生冲突。
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不是如同当年昌邑王的案例,朝廷的既得利益者联合起来废帝,就是朝廷中的世家大族被新任皇帝连根拔起,无论那一种结果,都是风雨飘摇中的大汉承受不起的。”贾诩同样劝谏道。
对于贾诩来说,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皇帝换人。
于公,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后,皇帝就是上天的儿子,是神圣不可侵犯,怎么可能通过禅位的方式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帝位,授予他人?
何况如今的陛下虽然年纪尚轻,但是聪颖无双,待人接物都无可挑剔,对于百姓的关怀不在历代帝王之下,他日必定成为千古名君。
而皇长子刘辩,贾诩并没有见过,只是曾经道听途说以及从当今陛下口中了解过一些往事。
所以在贾诩看来,这种禅位绝不可取,很可能对大汉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于私,贾诩自己是暗中投靠刘协,并帮助皇帝推翻了董卓在朝廷的统治,是刘协最为倚仗的几名心腹之一。
一旦刘协禅位后,不再是皇帝,新上位的皇帝必定会重用自己的心腹,而他这样作为前任皇帝心腹的谋士,轻则被贬,重则找个理由罢官免职。
如果对方是心胸狭窄、生性残暴之人,甚至还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这是贾诩绝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以贾诩的聪明才智,必定看出来刘协这只是试探之言而已。
“如果皇兄知道权臣董卓已经被我们推翻,失去了掌控中央的权力,到时候在幽州群臣的拥戴下,昭告天下,在北方登基称帝,又将如何?”刘协颇为担忧的说道。
“陛下无须烦恼,当初皇长子逃到幽州后,没有第一时间昭告天下,那时的他只想先自保,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两年多的时间,幽州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军事等方面都发展迅速,他真有这样的想法,趁其他人才还没有被各方势力挖掘出来时,立刻昭告天下,必定有大量的人才前去鼎力相助,但是皇长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