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什么奖赏?”
程善想了想。
她忽然跪下,说的很缓慢,每一句话都被她仔细想了很久:
“郎君,婢子是农家出身,早些年发了天灾,家里实在没钱过活,爹娘连糠也喂不了我们这些儿女,婢和大姐就被人牙卖给几户人家做仆役杂事,连字和算账也是背着管事偷学的。只有遇见郎君,才第一次做事。”
李浔听了。
他问:“你要把你的长姐也带来?自然可以。”
程善低着头,她的声音很低很低。
“大姐已经死了。”
她说:“她被一个秀才买给儿子成亲,结果被那秀才收用,家中大妇不容,罚她在雪天捡柴,三年前就已经过世了。”
李浔在心中算了一遍。
程善过了年才十六岁,她的长姐应当不会超过二十,死在三年前,死的时候或许才十六七岁。
她道:“婢子同郎君说这些,是想说,如今的日子是婢子过去做梦也没想到的好日子。当年婢子偷学算账识字,为的就是不落后于人,想像账房那样被主家看重,每个月还能多领几个赏钱,就算以后再次被卖去旁家,也有个傍身的本事。”
程善稳稳跪在地上,她低声说:
“若是在一年之前,婢做梦也想不到能有这样的本事,能跟着那些巨富到江南做生意,每一文的账目都要过婢子的手……”
程善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仰起头,看向坐在座上,看不出神色的李郎君。
“如是可以,请郎君莫要将婢转卖他人。”
李浔安静地听完。
他颔首。
“你一力照看酒坊,管着府上生意的总账,已经证明自己的价值,府上自然不会把你发卖出去。”
程善听的认真,李郎君往往会说些比较新鲜的东西,她在认真理解。
李浔道:“如果你想,也可消掉奴籍,和那些乞儿一样,与我签个赁人的长契,往后籍册捏在自己手上。”
程善行大礼。
她俯下身,头磕在地上,听到这句话,眼泪忽然流出,落在砖石上。
“多谢郎君。”
李浔等她平静下来。
又说:“与我说说张民德和王浮白的事吧,你跟着他们的商队前往江南做生意,觉得他二人如何?”
程善没有问主家打探这两人,是想做什么事。
她想了想,缓缓说:“相对于江南本地的商户,张民德和王浮白擅长的是倒卖。即在一地采买,又卖到价格更高的地方。”
“这其中,张民德更豪情一些,人有赌性,愿意投入更大,即使全都砸空,遇到下个机会,也愿意再次投入。王浮白性子更儒雅,颇为缜密,可以称为儒商……”
她把两人做事风格,各自性情,还有管理生意的异同全都仔细说了一遍。
李浔听的很细心。
时不时还问,“张民德和王浮白都是何出身,根基在何处?”
程善又说的很详细,她第一次管事,就管着这样大的生意,唯恐哪里做的不好,再被革了职,重新做回任人发落的奴仆。
所以暗地里学了两个巨富很多长处,对他们的情况打探的很清楚。
“两人都是京畿人,在汴京根基不深,非要说的话,二人与一京中的御史颇为交好,还是在醉酒之时说出的。”
“至于旁的,商队每行一城,便要如数交一次费用,并未见到当地官吏士卒对他们有何处优待。倒是处州商行的行长,对张民德有些看重,愿意把孙女嫁给他的幼子。”
她说:“处州商行的行长,有八子八女,儿孙有近百之数,多亲于江南富商官吏。这样的姻亲。婢私以为,只有锦上添花的利处,却不能雪中送炭。”
李浔点了点头。
他道:“做的很好。去找戴平安,在账上支八十贯钱,就当你们几人过年的压枕钱吧。”
“再去账上支一笔钱,给下人都发上过年的红封……就以两月银钱为准。”
程善愣了愣。
小娘子这般年岁的小儿能有新年的红封,是应当的,她却没想过自己和徐伍这般年岁的也能有。
低低道了一声谢,程善人退了出去。
她踩在雪地上,感觉从未有过的心绪,重重吐出一口气,弯起眼睛看着府上已经挂起的灯笼,着手去安排郎君吩咐的红封。
只剩下李浔一个人坐在书房。
他推开窗子,看到李长乐正兴高采烈地玩雪,坐在廊下,身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雪堆,奇形怪状的,约莫就是小孩子捏出来的小玩意。
难得过年,不好打扰了小孩子的兴,李浔决定一会再叫她起来。
只吩咐厨房,烧上一壶老姜汤,等一会让她喝。
重新坐在座上,李浔随意翻开之前未曾读完的一本书,继续读着。
何执中想做的事,在他眼里不算难,只等着朝里的处罚下来,朱蒙真正前往发配流放之地,再动手不迟。
剩下的日子,他安心读书就是。
一直等到酉时,天色暗下来,廊下点起了灯烛,在寒风中暖融融闪烁,张民德、王浮白
葛兰、时为用四人前来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