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第六十四课(3 / 4)

在听到这段话后都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就算是和平的民族融合,在当政者无能的情况下也会爆发出不小的矛盾,毕竟野性难驯。

更别提这种虽然李晓诗没有说,但字里行间但凡对政治有所涉猎的人就能猜出的“胡人内迁”和“八王之乱”以及“西晋灭亡”之间的关系。

还有——

主要的有十六个,那不主要的呢?

这么多的政权,能是大家和和美美说说笑笑就建立、高高兴兴共存的吗?

李晓诗的声音依旧清脆,不少观众们却都感觉有点胃疼:“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征战,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在四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鼎盛了起来,并且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苻坚本人的汉文化修养就特别高。他当时很励精图治,特地任用了汉人出身的王猛做丞相,大肆改革。他不仅整顿法制、加强集权,还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开办了好多学校,推崇儒学。在他执政期间,前秦境内胡汉的对立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然后在十六国的后期,鲜卑的拓跋氏建立起的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后来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西魏,再后来北齐取代了西魏,再然后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对于这些王朝,历史上统一把他们叫做‘北朝’。”

别说观众晕,李晓诗自己说都要说晕了。

这些政权更迭得真的太频繁了。

像是华夏历史,秦朝大一统后,能被喊出来的就秦汉晋唐宋元明清,而这个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就有这么多个,持续时间不长,但真还是够多的。

而且都是什么南北东西前后,听着就乱。

虽然上课时候好好听了,为了直播又在下课后好好复习了,但现在还是得看着课本李晓诗才能把这些内容给说出来,不然真的会被绕晕。

现在终于念完,她松了一口气,决定和大家告别。

不曾想她刚合上课本,就看到弹幕上又有人说话了。

虽然还是唐朝,但这次不是房玄龄,是李世民。

可能是看到李晓诗合上课本的动作,知道她讲完了这节课,所以李世民决定试试这直播平台的规矩——直接告诉她五个胡人种族来中原做了什么恶事不能行,那只说点胡人相关的“趣事”呢?

李世民端起茶盏浅啜一口,决定趁此机会给那个丝绸之路旅行途中见过面也聊了不少治国理念的汉武帝一点“小惊喜”。

【小诗对十六国的事情感兴趣吗?有些还算比较有意思的。】

李晓诗眼睛一亮:“要!”

于是她就念起了李世民为了试探平台规则而说出来的、带有“黑色幽默感”的“笑话”。

“十六国的政权有太多,

就简单说说‘前赵’吧。”

“前赵的首领叫做刘渊,

前赵也就是之前房玄龄曾提到过的‘汉赵’,他们的口号是要兴复汉室,自称是承了季汉后主刘禅的衣钵,所以建立了汉赵。”

“这是一支……匈奴人的政权。”

刘彻一口茶直接喷了。

什么东西?

匈奴人的政权……要干嘛?

——兴复汉室?!

他没听错吧??

虽然他刚刚确实觉得那么多前秦后秦的让人听着很不爽,但不代表他想听到匈奴汉啊。

虽然五胡乱华是很让人叹息的事,但现在平台不让提那些事,只说点无关恶行的事的话、也就不能算是太沉重的话题。

李世民唇边含着笑,丝绸之路建立起的“革命友谊”荡然无存,毫不客气地继续给汉武帝送惊喜。

【有了始皇开创的一统,有了汉武帝加强的一统,再有天人三策,即便是胡人,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也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华夏大地上只需要一个正统的政权,只有一个政权,只有一统,才是正确的,分裂是错误的、不该存在的——所以就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像七国之乱要‘清君侧’,这些胡人们也都给自己的政权找了‘合理’,让行为正规化,师出有名。这一切也正如春秋时管仲向齐桓公所提出的‘尊王攘夷’。】

【刘渊这一脉追根溯源要到汉高祖时期,当时一位公主被嫁与匈奴和亲,后来因为没有当上单于,无法继承父姓,就随了母姓刘姓,这便是刘渊这一脉的来源。】

【刘渊学习汉文化、浸淫于汉文化之中,整个人都受汉文化影响非常之深,在西晋末期,许多亟待恢复祖上荣光的匈奴人催促刘渊赶快称帝时,刘渊很冷静,并告诉他们,匈奴和中原政治不一样,我们要出兵,应该效仿的是大禹或周文王,我们要建功立业,那也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