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第七十四课(3 / 4)

在晨初朝阳中的地区出现。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随着列车前行,那开阔之地逐渐将本身面貌展示给了众人。

初上的旭日照耀下,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没有澎湃激昂的浪,平静和缓,却耀人夺目,开阔而包容。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还没有度过完整变声期,少女的声音清脆中夹着些尚显稚嫩的尖,但在那名为“黄河”的画卷缓缓在所有人面前铺陈开来之时,又显得那样合衬,不显丝毫违和。

李晓诗专心诵读,观众们则都不约而同停下了手中在做的事情,愣愣看着天幕上那平静温和的“母亲河”。

河水、黄河。

有多少人,是连他们生活的时代中的黄河都没见过的,更不要提这千年之后的黄河了。

看过的人也都觉得震撼。

两岸建筑林立,堤坝高筑,树影丛丛。

河上可见大桥,桥上黑影点点掠过,应当是李晓诗说过的“汽车”路过。

而河水也不似记忆中的凶险,反倒是异常的平和静、堪称温和地流着,遥遥可见弯转隐进远方灿阳的尽头,似乎流入了那遥远的天际。

这样的一条河,这样的一条河……

人民百姓可以安然过河,也不像每年都要决堤洪涝淹田冲人。

这样的一条河,少了多少危险……又能够多养活多少人?

许多人看着、看着,不知道是被那直面的刺目阳光激到、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竟无声掉起眼泪来。

这是一种隐含在华夏民族骨子里的情怀,虽然不通文墨的人不能找到很合适的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但他们知道,那些情感中一定有羡慕,和欣慰。

羡慕千年之后的人们可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欣慰千年之后的子孙不用再像他们一样,过朝不保夕的生活。

黄河再宽,放在火车的速度前也只不过是几瞬间的事。

李晓诗一首黄河颂没读完窗外就已然换了场景。但在这时,各大时空的观众们才回过神来。

嬴政难得又被勾起了些心潮澎湃。

能将如此凶险的河水治理管控成这样的模样、能在河水上建出宽阔牢固容“铁车”行进的桥,还能建出容李晓诗所坐的“火车”通行的“轨道”桥,后世的技术和能力……

若大秦也能将河水收服,也能与河水共存、那么江水,那么其他……

政令和政策传递起来就会更方便了。

过了黄河,后边又是和之前一样的场景了。

高楼大厦,民居田地,还有一些废品回收站和汽车回收厂之类的。

但这些跨时空观众们好像看不够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问,李晓诗也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答。

接近中午的时候,李珉起来了。

补了补觉,精神气好了很多。他去给李晓诗泡面,又加了两根肠,自己也来了一份。

李晓诗就收了课本,呲溜呲溜嗦泡面,做了会儿吃播。

面对观众问这是什么东西,李晓诗想了想,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调出平台商城,用虚拟货币下单买了五大箱袋装泡面,开了个随机抽奖,发给大家让大家和她一起吃。

嗯,大家一起分享嘛!

……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好吃啊!

日过中天,又渐渐往西偏,到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听着广播中“首都x站到了”的播报,李晓诗把早已经收拾好了的书包拉上背好,垃圾整理进袋子系好放在桌子上,床褥都还是整整齐齐的,拉开了包厢的门。

手机还是在李珉那里拿着,他俩依旧是拿着对方的。

按理李珉应该觉得无聊,但这么大半天下来,他听着李晓诗直播,看直播间弹幕,竟然也没空感觉到无聊,让他自己都感到了不可置信。

李晓诗走出车厢,站到了首都的土地上。

“……坐了好久,累死了。”

她夸张地深吸了一口气,大大伸了个懒腰:“终于到首都了,这就是首都的空气吗。”

李珉不由莞尔。

直播间弹幕,李斯一串省略号在一堆问号里格外显眼。

不怪老百姓们不信,放皇帝贵族们身上他们也不敢相信。

一千多里地,这样就到了?

就这……这就到了?

而且,这人也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