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第八十五课(3 / 5)

br>
这些人李晓诗其实一个也不认识,但这不妨碍她在说出李世民这一长串的军功时内心被深深触动,忍不住跟着激动起来。

这时候的李世民才多大啊,跟她亲哥李珉差不多,但已经身经百战、锋芒毕出了——这真的很酷很帅很厉害啊!!

激动的又何止李晓诗一个。

在李世民听来听去都是自己少年时候的事、如坐针毡之时,两边的贞观众臣个个红光满面,仿佛在听自家孩子的成绩一样,个赛个的兴奋。

尉迟敬德更是就差哈哈大笑了。

——给天下人看的这份、陛下的“履历”中……有他!

李世民:……

有点懂,但不想懂,因为很尴尬……

“当时天下已经逐渐安定,李世民就开始醉心文史。他开文学馆,设置了十八学士。李世民经常与学士们讨论学问到半夜,没有任何架子,崇尚学识。”

说到这段,李晓诗还真有种经年累月征战在外的将军回家安定“洗手作羹汤”、“天下太平”了的错觉,但其实并没有,因为很快,李世民又出征了。

“武德四年,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

“武德五年,李世民击破刘黑闼,刘黑闼逃亡突厥,李世民俘虏其全部部众,平定河北。”

“回师途中顺势讨伐了作乱的徐圆朗,平定山东。”

“武德七年,突厥进犯,李世民带百名骑兵前往与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会谈,成功让突厥退兵。”

一排排的事迹说下来,说是战功赫赫也毫不为过。

而一直到武德七年,智退颉利、这位功勋彪炳的天策上将、这位英雄少年的太原公子,也不过才二十五岁而已。

从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他的少年时代一路都是在征伐中度过的,东奔西走、从未停歇。

虽然李晓诗说得轻松,对战绩的描述也多是轻描淡写的“大破”“击溃”“大败”等词语,可但凡是个会动脑思考的,就都能想象得到,这位李二公子一路来的不易。

战场刀兵无眼,有什么胜利是容易的?

更何况是这种动辄“十余万”的大场面了。

而平陇西定河东平河北定山东,这样的功勋下来,李唐江山的一多半,都要是这位二公子亲自打下来的吧?

那之后的皇帝是给他来做,也是理所应当的。

大家可都知道,这位李二公子、可不仅仅是“能打”那么简单。

这可是未来的“唐太宗”陛下!

他的文治也同样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是华夏数千年来帝王中的头部选手了——全部皇帝参加

的游戏中,

谁拿了第一?

被别人家儿子的优秀糊了一脸,

杨坚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他的儿子如果这么能干,那他还愁什么啊!

好恨李渊。

李渊、李渊,这个李渊,好像是伽罗的外甥吧?

不行,得去把李渊弄过来放在眼皮子底下。

先把人弄过来,对未来“反贼”的处置以后再说,主要是这个二儿子得在他眼皮子底下生才行。

——而、

当几乎所有观众都认为李世民当李唐第二任皇帝简直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除了贞观之后的观众们知道具体情况,亦有寥寥数人从李晓诗的讲述中察觉出了不对劲的地方、那些隐藏在发展中的,微妙的暗线。

是,没错。

李唐的天下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所以,如果他是太子、是李渊早就属意的继承人,那一切都好说,的确顺理成章。甚至还能直接避免出现其他王朝中开国皇帝为难于不知该怎么“处置”开国功臣们的情况。

但,如果不是呢?

如果从一开始,李渊就没想过让这位优秀的、能够济世安民的儿子,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呢?

没听到李晓诗一直称呼的都是:李二公子,而不是李太子、么?

李渊给李世民封秦王,封天策上将,封这个封那个——如果李世民是太子、或者是李渊心目中的未来太子,那还会有这种情况吗?

不会。

更别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了。

如果李渊打的是传位给李世民的主意,那他根本不会把李世民这样毫无节制地放出去打仗,太子固然需要军功,却不至于以这样的方式去拿命换——那可是未来的继承人,唐王朝未来的希望。

难道他不想让李世民、不想让唐王朝好了么,敢把太子放出去日日都在高危的死生之线上挣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