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第一百一十课(2 / 3)

反,也有可能不反,但要是北方打下来了,那后周是一定会完了的。你们说皇帝老爷会怎么选?”

柴荣把“勉为其难”四个字在嘴里过了一遍,笑出了声。

陈桥驿距国都有五十里?只到了这里就停下了,还有这个“行军途中喝得酩酊大醉”——

真是勉为其难啊。

太勉为其难了。

赵匡胤:我不是我没有听我解释,那真的不是我!

不过他也知道,柴荣还活着,他是绝对不能做那些事的——但柴荣死了就不一定了,主子七岁小儿,是谁会不动心?

何况小孩儿的未来太不可控,谁知道会成长成什么样的国君,还不如由他来,能带给天下更好更稳定的未来。

柴荣没再说话,等着李晓诗继续说下去。

“赵匡胤随即带领军队回京,把皇宫团团包围起来,对太后和皇帝阐明了这件事的始末,说自己的部下来让自己当皇帝,意图谋反,实在是太可恶了,他是来保护二位的,问太后和皇帝打算怎么处置他们——太后和皇帝当然知道赵匡胤这样的话是为了什么,于是,在赵匡胤‘不侵扰大臣、不劫掠国库’以的命令以及对柴家宗亲的优待承诺之下,小

皇帝禅位,

赵匡胤成功即位,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也就是东京、汴梁、汴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耶耶、不是说辽人打下来了吗?为什么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就回到了朝廷,没有再说北方辽人的事了……”李承乾想不通,“这不是贻误军机么,朝廷只有赵匡胤能够应对辽人大军的话,他折返回来,辽人怎么办?”

李世民噎了噎。

这……

这种事能直说么,不都是一些心照不宣的算计么。

似乎知道他的顾虑,长孙皇后在一旁笑,语气松松,似在开玩笑:“或许是谎报呢?”

李承乾“啊……”了一声,彻底明白了。

具体因为什么不得而知,但在陈桥兵变之后就没有再说辽人入侵、也没说赵匡胤继承皇位后率兵抗辽,虽然不排除“辽人临时退兵”这种荒诞到几l乎不可能的理由,很大可能这个“入侵”的本身就是围绕这场“兵变”而展开的谋划……

天呢。

“在赵匡胤即位后,他秉承着当初的承诺,给予柴家应有的优待。柴荣的父亲在宋朝做官、柴荣的除小皇帝以外的儿子均被大臣们收养,小皇帝被降为王,和太后一起被赵匡胤好好养着,小皇帝去世时,有五个儿子,还有爵位可以传承,由此可见,他确实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无论怎么样,他都做下了夺权篡位之事,所以不能说是“不忘旧主”,但不管怎么样,赵匡胤在夺权后对柴荣后代的作为总算是仁义尽全的。

特别是有五代十国那些完全罔顾人伦礼法、夺权就意味着灭门和无数鲜血的人来作对比,赵匡胤这番作为就更有仁义之相了。

柴荣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赵匡胤,虽然微有瑕疵,但总算没有彻底辜负他。

嗯,还能继续用。

和柴荣共处一室的赵匡胤心中大石终于落了地。

好了,还好之后的自己没有为了权利做出什么太“忘恩负义”的事——虽然也有点忘恩负义……但好歹没那么忘恩负义吧!

看来这次是不至于被连坐诛三族了……

只自己一个的话,也不至于连累老母亲和弟弟们。

完全没懂对方的一对君臣“默契”地达成了共识,彼此间气氛一时松泛了许多。

“宋朝建立的时候,五代十国的分裂乱世就已经有统一的趋势了,周世宗带兵攻打、而接位的赵匡胤更是将军出身,所以也是‘武德充沛’的皇帝,他们依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晚唐以来华夏南方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哦对,那个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l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皇帝,就是这个时期南唐政权的后主李煜哦~我们班很多同学一开始还都以为‘南唐后主李煜’是唐朝的一个别称呢,学了五代十国和这一课之后才知道‘南唐后主’是五代十国的南唐。而且南唐被灭,李煜投降后,赵匡胤待他也不错,

没有杀死,还给封了侯。”

“&ash;&ash;▎()”

李晓诗把课本拿起来,将课本上的插图给镜头展示一番,“大家可以看出来,北宋是的的确确一统了中原和南方的,但是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还有西边的吐蕃诸部西南的大理等,都是同时期的政权,北宋的疆域是远远比不上唐朝时期的,所以远远不能说是个大一统的国家,只能说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