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耶,我……”难道理解错了吗? 这个是谁给谁“岁币”三十万? 辽给宋吗,那怎么感觉句子说得有问题呀,是李晓诗说错了还是他听错了? 李承乾脸上满满当当的疑惑,有点迟疑地开口,把祈盼的目光转向了他家亲爱的耶耶。 李世民:“……” 不好意思啊儿子,你家耶耶我也感觉我的理解出了问题。 要不然怎么会以为是宋朝要给辽国三十万呢? 明明再打下去九成是宋要赢的局面。 听过输了割地赔款的,没听过赢了还要赔款的。 一定是听错了。 是不是错了,对李晓诗是没有影响的,她用平静的口吻阐述着事实:“宋朝和辽国的澶渊之盟自此签订。” “条约内容有许多项,首先是宋辽双方都要撤军。 赵匡胤点头。 和谈嘛,撤军是应该的。 然后呢? 李晓诗:“然后有约定,宋朝和辽国从此成为兄弟国,谁兄谁弟按照两边继承人的年纪论。也就是说,现在宋真宗比小皇帝年纪大,那就宋是哥哥,要是等宋真宗去世了辽国还是小皇帝在位,宋朝新的皇帝是宋真宗的儿子侄子之类的年纪小的,那宋朝就变成了弟弟。” 嬴政微垂着眼在徐福申请出海准备物资的经费条子上打了个对钩,这是跟着李晓诗学会的简单便捷的批阅公文的方式,只用一笔,顺便盖个他的私章,这种程度的“文件”就能直接批下去了,省时又省力——然后摇了摇头。 兄弟国。 这也纯粹就只是说得好听了,这三个字给朝廷带来的是什么呢? 李晓诗曾言道,自秦汉之后,华夏大地只有一个正统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观念——但,天下政权四立,宋这个所谓的“汉人政权”,不趁这时候想方设法地证明、确立、以及坐稳自己的唯一“正统性”,不想着完成“大一统”也就罢了,反而要去上赶着跟“少数民族”成为并立的“合理共存”政权……简直是没出息到一种地步了。 想跟他们称兄道弟,把国家灭了,吞并进来,成为自己的子民,再随便地对他们好,到时候无论是想拨款还是想给额外的支持,不也更合理一些?还没人会说闲话——都成自家人了,关照一点,让他们早点融入我们的大一统国家,不是更有底气和说服性? 天下一片混乱群雄并起时还总有英雄想着统一呢,怎么到了这时候,明明有这个条件,却不愿意去做? 看不透。 始皇帝:和这些不上进的皇帝们有代沟。 “不上进的皇帝”定下的澶渊之盟还没说完,李晓诗还在继续补充:“除此之外,宋朝每年给辽国岁币三十万、其中包含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总共三十,这也开了宋朝‘岁币’的先河——其实宋真宗一开始的心理预期是百万多岁币,所以在听到只有三十万的时候还高兴不已,很快就接 受了这个事情,并且在他当时看来,这简直是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辽国这个大麻烦的邻居,是件大功德大好事。” …… ™本作者丁珰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尽在[格?格党文学],域名™ 嗯,真的是天大的功德。 这功德大到你伯伯现在就想把你小子叫进宫打一顿。 给辽国岁币是吧?跟辽国称兄道弟是吧?能耐了哈?怎么不去跟西夏也称兄道弟呢?:) 李晓诗:“然后还规定在两国边境地区设置榷场——榷场,就是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场所,平时官府和商人们在这里进行商品的交换和购买、互通有无,这就被称为榷场。” “当时宋辽之间的榷场贸易量很大很大,宋每年都会从榷场购买辽国数万只羊,而且辽国在发生旱灾的时候也会通过榷场向宋的官仓购买数万石粮食。榷场的建立,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有好处的。” 那这个榷场,不就是“互市”么? 好处归好处,这个大家都懂,但问题是这是加在战胜后的条约里的,就有点不那么对味儿了吧? 你们是战胜的一方,怎么说也得从这个榷场的交易里给自己搞点利益吧?比如趁机在税上做点文章啊之类的……不是很正常吗? 结果你们的战胜后又给钱又给开互市贸易,真要结为兄弟了啊这是? 诸天万朝各个位面不同朝代的观众们都被这个澶渊之盟的内容搞沉默了,沉默过后,想想这是一开始开口就打算给百万岁币的皇帝和朝廷,一时间竟也觉得“很合理”“能接受”了。 李晓诗:“因为澶州在曾经被称为澶渊,所以这次的宋辽
第 116 章 第一百一十六课(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