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 第一百三十四课(2 / 3)

因,反而回过头怪罪受害者,是很无耻的行为!”

骂完,李晓诗继续道:“公元1140年,辛家添丁。这个新添的孙子被辛赞当做继承自己得报国仇的希望,他把所有美好的期望都给到了这个小孙子——因为对大汉冠军侯的推崇,辛赞给自己的孙子起名为弃疾。”

只听名字就知道这位辛爷爷对孙儿抱有何等期望了。

霍去病,辛弃疾。

汉有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那宋能不能有辛弃疾力挽狂澜光复旧河山?

和舅舅一起被召进宫陪皇帝看直播的霍去病挠挠下巴,这才恍然。

原来真的不是错觉呀,这个辛弃疾,名字真的是跟他一样的。

刘彻得意:“这个辛赞,有眼光。”

能看上他的冠军侯的人,当然有眼光。

“可惜不知道这辛赞儿子叫什么。不能只看冠军侯啊,朕的大将军也很厉害的。”

不过,青该和什么对照……红?

辛红?

好吧,怪怪的,那算了。

对他脾气摸透透的卫青一言不发,假装自己是根木头。

“辛赞把‘克复中原,

驱除外族’的愿望寄托给了辛弃疾,

对辛弃疾更是倾注了一切。他做官时带辛弃疾一同,给他求来了名士大儒做老师,又带辛弃疾去看汉末二国时期曹操在亳州留下的运兵道,后来还带着辛弃疾看了旧皇都开封,悉心给他讲着过去的事情。而辛弃疾也没有辜负祖父的心血,他自小就用功,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连琴棋书画也都精通。在这些之外,他还苦练武艺——辛家祖上是秦国大将,汉唐时期也都出过将帅,所以辛弃疾他学的也都不是什么花架子,他是练就了一身沙场横槊的真功夫的。”

“辛弃疾从十几岁时就只身前往金国都城参加科举考试,为的是完成祖父辛赞给的任务:绘制金国的地图,记下金国的军事情况,摸清金国内部的政治情况。他去了不止一次,查漏补缺,对金国内部的情况可谓是掌握得十分透彻了。后来,辛赞去世,他那些没能出口的对故国的怀念和对金国的恨,这下全都落在了辛弃疾身上了。”

岳飞和岳云也在看天幕,他俩这会儿心态已经平和了,毕竟李晓诗说了,这位辛弃疾是1140年出生的,他们父子俩1142年就没了,等到辛弃疾去只身探金时,想来绝对不会是两岁——那一切都是在他们之后了。

这是在他们之后时代的豪杰,和他们是完全没什么关系了的。

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就敢自己前往金国,深入金国都城,一点一点将所见所闻绘制成图撰写成书,他见过的、赏过的,拥有的,都绝对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而在那时,他想着的,又都是什么呢?是浩浩山河、旷远江山,还是哀思愁肠、恋念旧国?

辛弃疾才十几岁,他现在就能够完成这种事,那这份勇气、这种经历,都已经预示出了他之后绝对不会平凡。

可李晓诗的态度并不是多么激动的,可见这位从小就立志驱除金人的少年,也未必能有个好的结果。

岳飞不由叹道:“可惜了……若……”

若自己能多活些年,或许还能认识这位少年,想来会是志趣相投的。

知道他在可惜什么,岳云却道:“父亲,我们原本这个时候就应该死掉了,但现在还没有死,不就说明了这‘历史’已经改变了吗?皇帝的态度现在很摇摆,或许以后我们有机会呢?”

有机会再度北伐。

而且,现在辛弃疾已经两岁了吧?

那没准还真能一起抗金呢!

岳飞一顿,说实话,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之后会怎么样。就算是天幕出现后、他真的被从牢中放出来,也没想过以后。

他不敢想。

因为过去的一切都教会了他,期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

但现在……

或许真的有可能啊。

他突然就来了精神。

那这可得好好看看,看看这位辛弃疾,是位什么样的人,又经历了什么。

李晓诗:“公元1161年,金国迁都开封,准备百日灭宋。金军主力大肆南侵、

打算一举灭掉南宋朝廷时,它的后方就空虚了起来。这时,那些被欺压了这么多年的汉家百姓终于也找到了机会,对这些恶人张开了獠牙——百姓们组成的义军,如星星之火,转瞬就掀起了燎原大火,而且有越烧越烈的趋势。义军们在金军腹地横冲直撞,把这么多年的怒火都发泄了出来。”

“而辛弃疾,这一年正二十二岁。”

她道,“二十二岁的辛弃疾鲜衣怒马,他有祖父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