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第一百六十五课(2 / 3)

定天下稳固之时巧立名目杀人,却又是何故?且仅仅小诗所列例一便连坐二百余人,谁又知统共你们鼓捣了多少此般冤假错案、枉杀多少无辜之人性命?”

她越说越恼,也不管是否每一句都能被天幕收录给到后世那些人看,反正是一句接一句,絮絮叨叨说了个不停,末了方才冷冷丢下一句:“和我父相比,你们也配。”

这就是有些私心的怒火了,天幕没把这话转出去,但前边那几l句可是几l乎全被收录,通过了过滤筛选,被放到了清代的观众面前,搞得不少人都面显尴尬。

——可尴尬归尴尬,说的也确实是那个道理。

虽然满汉有别,但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对朝廷对皇帝的这些政策终归都还是有些无奈的。

……不过吧,也没办法。

谁能去皇帝面前指责吗?怕不是立刻就想死了。

众人心思百转,对李晓诗而言其实也不过就是过去了一小会儿而已,她继续讲道:“其实在前朝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现象出现了,更早的时候也会有,华夏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搞文子狱断章取义迫害人的现象层出不穷,但前边的那些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一些人想去除掉政敌啊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特定情况下,会做出这样损人利

己的事,但为什么‘文子狱’这种东西一直到清朝的部分才拿出来说呢?”

“◰”

“有志之士,有才华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们都不敢再说话了,唯恐不小心被朝廷制裁,自己被关也就算了,还要连累家里的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什么书籍什么文学什么什么的,都被动变得单一了起来啊,人们的思想已经不敢去发散了。”她叹息,“文子狱的推行,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论,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是一项极其恶劣恶毒的陋行。”

天幕前,许多人都呆了呆。

虽然挨骂挨得习惯了,但仍然鲜少从李晓诗嘴里听到这么直白含着贬义的说辞,这么突然听她说起这个,倒有点当初她的同学们指责朱元璋活殉裹小脚的样子了。

连乾隆都被她强硬的态度说得一愣,随即皱眉。

李晓诗才懒得管他们皱不皱眉,总之该表明的观点是一定要表明的,何况——这些不是她的个人观点啊,都是课本上表现出来的态度!

她说着:“清朝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集权,为了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为了彻底控制人们的思想,一方面他们大力提倡尊崇孔子儒学读四书五经,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文献编纂书籍等活动,另一方面又对全国的书籍进行检查筛查,把那些被认定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全部列为禁书,收缴上去直接销毁。仅仅乾隆在位的时期,收书禁书销毁书的活动就维持了将近二十年,许许多多的珍贵书籍都在这个时期被查封和销毁,这是文化史以及人类发展史的巨大损失。”

乾隆又是老大不乐意。

秦始皇不也焚书?

不管背景怎么样,他难道敢说他焚书不是为了控制思想?

——那既然都是一样的,为了控制读书人的思想,又谁比谁高贵呢!

当时讲秦始皇的时候也没见你有这么贬低啊?

对此,甚至不用嬴政自己开口,李晓诗也不用开口,阴嫚就能答得上来。

她敬爱的父是销毁书籍了不假,但大兄说了,那些珍贵的书籍,父都在咸阳宫有存的好不好?李晓诗说过的那个词叫什么……啊,备份!

在他们父在位的时期,这些书籍绝对没有失传的好吗?就算是丧心病狂又蠢又坏的胡亥,应该也没去毁过那些书吧!

之后书找不到了那应该去问刘邦、或者问那个谁来着……哦哦,项羽!

跟她家敬爱的父又有什么关系?

而且而且而且,大秦这时候才有多少书?你们后世多少?

大秦的珍本再珍贵,数量上也比不过你们清代汇集了上下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藏书量吧?

那请问到底是谁心胸狭隘妨碍华夏的发展呢?还敢在这里贬低千古一帝!

阴嫚哼哼。

李斯蒙毅等人由衷地在心里给这位公主鼓起了掌。

他们公主真是太会讲了,太解气了。

而且看嘛,女子讲话条理也很分明啊,哪里不如男子了?

华夏封建王朝之始和封建王朝之末的皇帝们在弹幕打口水官司,李晓诗完全不受影响:“不止这样,李自成当时废除的八股考试格式也被重新恢复,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才不愿意让读书人们自由发挥写什么散文,所有人都得规规矩矩按照定好的八股格式去填写——这样一来,无数的知识分子,想要考科举入仕的知识分子们,就只能花费大量地时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