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九锡(1 / 2)

不管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是满朝文武无一不清楚加九锡意味着什么。

所谓九锡就是天子赐给重臣,诸侯等的九中礼器,以此来表达皇帝对功臣的最高礼遇。

相传第一个被天子加九锡的便是辅佐成王的周公旦,自周公以后直到西汉末王莽被加九锡,这期间隔了将近一千年。

千年之前周公被加九锡是因他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平定叛乱,稳固立国不问的周朝,然后制礼作乐,待成王长成周公还政,成王为表达对周公的感激,故而以九锡礼待之。

千年后外戚王莽一手遮天,他用自己的权利从摇摇欲坠的汉家朝堂谋得九锡,最终篡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新王朝。

也许连王莽都不知道他建立的新朝虽然昙花一现,但他所创立的先有朝廷加九锡,然后再迫使皇帝“禅让”的一整套制度却成了此后一千多年里权臣篡位的范本。

自王莽以后凡是想要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都在照抄这一套流程,所有流程都走一遍才敢坐上那把早已唾手可得的龙椅。

若无这一套流程的话,谋权篡位就少了一块漂亮的遮羞布。

王桂就只想做个权臣,他从没想过谋大燕的江山啊,所以他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势力逼皇帝给他加九锡。

不管是最先启奏的礼部左侍郎,还是之后陆续附议的大臣都是依附于王桂门下的走狗。

“王相公的确对我大燕功勋卓着,爱卿的功劳眹都记着呢。”坐在龙椅上睥睨群臣的皇帝面色沉沉,语气平平,让人琢磨不透他此刻的情绪。

王桂赶忙朝御座再三叩首,颤颤巍巍,诚惶诚恐道:“陛下,臣惶恐至极。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臣甘愿为大燕鞠躬尽瘁。陛下给臣的恩泽远胜过臣为大燕,为陛下所做,陛下的恩泽臣就是万死也难报。”

王桂喘了口老气继续道:“臣子之心,犹天子之眼。无论千里外,皆为天子见。”

言罢,王桂再次朝上重重叩首后不再言语。

王桂已然像皇帝表明加九锡非我所愿。

他摸不清这一场风波究竟是皇帝的故意试探,还是主和派的阴谋,亦或者是投靠在自己门下那帮投机者自作聪明之举。

王桂很清楚这个时候自己只需要向皇帝表明态度,余下的就交给皇帝了。

皇帝扶着面前的御案目光深沉的从王桂苍老的身躯上缓缓逡巡而过,然后起身一甩袍袖便转身朝屏风之后去了。

内侍张建赶忙高声唱了一声退朝,然后紧紧跟上皇帝的脚步。

大典上短暂的死寂后顿时喧嚣起来。

跪在地上的王桂已经由自己才入仕的孙子王准扶了起来。

虽然王桂没有给王准争来新科状元,但他还是给王准谋了个好差事,虽是个九品官儿,但由当宰相的祖父罩着,王准的前途不会差。

王桂由孙子王准扶着亦步亦趋的下殿,他在经过太子身边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

“太子殿下比老夫以为的还要足智多谋。”王桂目光浑浊的看着面前这个比自己高了一头多,一身四爪龙袍的年轻储君。

虽然从始至终太子以及可能存在的太子党都未发一语,但多年经验还是让王桂对今日这一场风波的幕后主谋有了最直接敏锐的判断。

王桂知道太子绝非善类,说实在的他并没有把这个年轻苗头小伙当成不得了的对手。

而今王桂才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太自负了,自己轻敌了,面前这个瞧着温文尔雅的年轻储君那波澜不惊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幽深不知几许的心。

宋嘉佑目光和煦的跟王桂对视,语气温和谦恭道:“王相公此言本宫怎听不懂呢,还请王相公为本宫解释一二。”

王桂只是哼了哼,然后迅速转身由着自己的孙儿扶着继续亦步亦趋的下殿。

站在台阶上的年轻储君对着那深深佝偻的背影浅浅一笑。

回到府里王桂即刻把自己的幕僚传至书房议事。

了解了今日朝堂上所发生之事后,丞相府的几位幕僚一个个都颜色大变。

幕僚之一更是惶恐不安道:“相爷,若不能打消陛下对您的怀疑就算眼下咱们相府风平浪静,难说以后——”

余下的话幕僚没明说,王桂自然也清楚。

若皇帝对他起了杀心的话,就算此刻他仍旧稳稳坐在相位之上,有一天他若一命呜呼了,难保整个王家不会被皇帝给清算。

皇帝能对为收复失地南征北讨,对江山稳固立下不世之功的木鹏举痛下杀手,他同样也可以对旁人不择手段。

王桂越朝深里琢磨后背越是寒凉。

当晚王桂亲自给北国皇帝修书一封,然后派心腹连夜送往北国去。

王桂想到能破局的方式就是让皇帝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王桂想要重新挑起两国的战争,撕毁当初签订的两国和平共处的条约。

当然王桂不是希望北国人真的把大燕给吞了,而是要北国的铁骑重新度过黄河,让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重温一下当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后他为了确保自己龙椅的安稳就不得不想要继续跟北国讲和。

皇帝胆小懦弱,他宁可花钱买和平,做半壁江山的太平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