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和小姑父祝小双,现在也成了京城里响当当的人物了。之前老马出资、出店的帮他们操持起来了连锁服装店,现在基本随着凤龙置业的扩张而开遍了全国的各中大城市。
祝小双的闯劲,小姑的熟悉,使得现在生意越发兴隆,利润也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不过当老马提出所有股份都给小姑时,小双姑父和小姑都坚决不同意,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真正离开了凤龙置业,离开了那些自带人流量的商场黄金铺面,他们还能做到如此规模?
所以生意做的好,而人情世故处理的也更加温馨有爱。这是马龙所愿意看到的。不在乎他们上交的那点钱,但能保持本心,摆正位置,这条在很多人身上是自己认识不到的。
总有人会觉得,亲戚发达了,给自己好处是应该的。可她不曾想过,都并非家族财产,都是各自奋斗努力的结果,谁就该借你钱不用还?给了别人机会,然后就必须也得给自己同样的机会?自己没赚到钱,别人赚到钱了就是对自己的不公平?这是哪门子道理?
马龙这一世绝对不会惯着这个毛病。
而恰恰二婶、老婶知道了马龙这个态度,所以,随着马家父子产业越来越大后,她俩反而显得越发乖巧。“乖巧”用在她们身上可能不太合适,不过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老妈也从京城陪着老爸过来了。所以请亲戚当然不能仅仅是老爸这一边的。
大舅一家四口,小舅一家三口、大姨带着留在老家的三个儿子、三姨一家四口,所有人都被马龙也一块儿接了过来,不过确实住在了海参湾那边,毕竟二哥满江把家安在了那里。
也正好让这些家人看看新找的鹅族漂亮媳妇儿。
国内现在对于燃放烟花还没有进行任何限制,同样在海区,马龙就不准备做什么严禁燃放之类的规定。毕竟这是华夏古老的传统文化。
只不过在海区,只有一家鞭炮厂,还是隶属于陆警部门的非营利性工厂。生产的所有烟花爆竹,全都严格制作及检验标准。
而后特别便宜的供应到海区的各个城市。通过这一点,也可以挤压私炮的生存空间。
不过不禁止不代表着不限制。燃放时段有要求,燃放地点有限制。购买数量也是根据家中人口才能匹配相应的数量。
若是你看着谁家的爆竹燃放的热闹,要不就是之前人家放的少,攒到了一起燃放。要不就是人家家里人口多,相应的配额也多。
这样有点计划经济性质的分配方案下来,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没有大的事故以及对环保的基本要求。
当然,万事不绝对,不顾海区的鞭炮再便宜,还会有人想着自己老家那边的鞭炮放起来更有感觉,所以,从国内各个途径过来的各种交通工具、各条道路上,在入关时,绝对会被查验一番。
真遇到这种情况,轻者对当事人批评通报、罚款扣分,重者会受到刑责,甚至驱逐出境。
所以几条措施下来,海区的从小年开始,就如同国内一样,全区到处都出现了喜气洋洋的景象。各个超市、市场也都多了很多传统的各种商品。
比如喜庆的各类衣物、对联福字、装饰品,然后就是各种烟酒茶糖、水果点心之类的礼品。
就连以前联盟过来的人,现在也逐渐接收了汉家的各项民俗风情,很高兴的融入到了春节的各项喜庆的活动中来。
若是另一半是个华人,可能会汉化的更加彻底,似乎生来就是华夏人一样。
大街上穿着花棉袄的鹅族人比比皆是。采买各类过年商品,鹅族人准备的一点儿不比华夏人少。
这是马龙愿意看到的。似乎民族融合进展的很是顺利,更没出现那种歧视啦,民族对立的事件发生。这就体现了马龙整体治理思路的正确以及合理性。
而真正到了除夕那天,整个海区都已经放假,全区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中午各家各户都传出各种美食的香味。
到了晚上则是传统的各种包饺子,以及陆续开始的各家串门活动。
到了八点,家家户户都老老实实的坐在了电视机前,观看一年最大最高端的联欢节目-央视春晚。就这个,基本上能做到万人空巷。
虽然海区外来人口较多,以前的其他语种也都有,不过在马龙推行在海区工作必须在几年内汉语达到什么标准之后,基本上所有海区外来人口都会熟练的运用中文、汉语跟人沟通了。
所以现在的他们对于华夏人的最爱,从不理解到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可真的是变化喜人。
每当有一家做好了饺子,准备下锅开煮的时候,肯定会安排一个家里男丁跑到门口大街上,放上几挂鞭、几圈二踢脚、或几个闪光雷之类的烟花。
而整个海区灯火通明的迎财神守夜到十二点前后,若是在飞机上看,整个海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被掩盖在一阵绚烂的烟火之中,各类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各色花朵,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显得美丽、震撼、还气氛感十足。
若是从卫星上看,则国内海区整个范围皆是如此。这就是华夏人的共同传承。也是我们自古以来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