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要不是现在科技和物资不允许,他甚至想把后世的商业广场搬过来。
本质是差不多的,但商业广场还兼具了一定的住宅需求。
众所周知,商场是否经营得好,看的是流量,只有流量够大,商场才能盈利!
那么经过商场的运营,吸引了足够的流量,流量的分配就是非常关键的了。
首先,商场的业态分为大致五种:生活超市、奢侈品、服装、餐饮、娱乐,五种业态,对应着不同的人群。
生活超市通常在地下一层。
满足的是居家生活的人群,35岁以上的人群占比大,这种人选择去超市,一般就不会选择去购买珠宝或服饰之类的低频消费品,同样去娱乐和就餐的可能性也就不大。
这样,生活超市设置在地下,就可以把这部分人分流,避免“无效流量”进入其他业态区域。
珠宝首饰及服装大多放在一层或底层。
众所周知,商场的1层,是进入商场的必经之路,楼梯口和电梯口附近是最大的流量地,租金当然也是最高的。
这就限制了1层的商家售卖的产品必须是高毛利、高价值的物品,一般也是低频消费品部分商场的一层也设置大品牌的服装店。
而同样,中间楼层租金比一层低,一般设置为服装区域,
而餐饮和娱乐就放在高层。
这类的目标人群一般是意向顾客,就是想去就餐或者娱乐,目的性很强,他们是不在意坐几层电梯的。
同时,高层的餐饮和娱乐,相比来说,虽是高频消费品,但毛利比较低,客单价低,所以只能选择租金较低的高层。
其实让消费者去商场吃饭、娱乐、,并不是商场的目的,让消费者在就餐娱乐前,先逛一逛商场一层和中间楼层的珠宝店、服装店等才是目的。
餐饮和娱乐,只是商场的“引流品”。
所谓的引流品,就是用利润或者便利换流量的商品。
通过引流品吸引到流量,再通过其他利润品来赚钱。
超市里1块一听的可乐也是引流品。
当消费者奔着这听廉价的可乐去到该超市后,除了可乐,又随手拿了一桶油、两升牛奶、三包速冻水饺和无数零食,超市的销量自然就被可乐这个引流品带上去了。
对于商家来说,“引流品+利润品”,是设计产品组合的必修课。
引流品做得成功,不仅自身可以成为爆款单品,还能够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店内的整体销量!
引流品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具体又应该如何打造呢?
常见的引流品,除了上面说到的可乐、餐饮、娱乐,还有纸巾、洗发水、面膜这些产品。
这些产品都有着高频次使用、刚需、大众化的特质,这也正是引流品的特质。
要想打造引流品,最关键的是低成本,可以理解为产品本身的制作成本低。
但并不完全等于价格低,它主要考虑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差额。
比如十几块钱一份的丸子,就让它天天排队;比如十几块钱一杯的奶茶。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把奶茶做出来也是赚钱利器。
当然,打造奶茶的主要目的还不是赚钱,而是引流。
想想吧,奶茶店门口排起长龙,哪怕这些人不去其他门店消费,只要站在那,那就是天然的引流神器,好奇的人路过一定会驻足观望,满足一下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