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发不出去的金牌(1 / 3)

“圣旨到~”

“臣秦良玉接旨。”

方正化上前扶起秦良玉,道:“太子诏令,忠贞侯无需跪迎,肃立即可。”

“谢殿下隆恩。”秦良玉朝南拱手。

若是年轻人就要想自己是不是功高震主,上面要给自己挖个“不恭敬”的坑,七十多岁的秦良玉没这个顾虑。

不只国朝,纵观古今五千年,她也是独特的存在。

待秦良玉束手恭立,方正化退后一步,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氏女良玉,擅长文章,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川东湘西各司无不折服。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乱起,押运粮草驻守地方无有疏失,次年乱盛,助其夫千乘举兵进剿,屡战屡胜,功居南川路第一而名不闻。”

四十一年,千乘蒙诬病死于狱,良玉忠心不改,治地育儿,堪为天下楷模。

泰昌元年,石柱出兵征辽东,次年,血战于浑河,其兄邦屏邦翰殉国,遂亲率麾下北上,建虏侧目不敢进犯。

水西叛乱,良玉杀逆贼奢崇明使者以明志,点军进剿,解成都之围,复重庆,又以本部进击贵州,其兄民屏力战而亡。

崇祯三年,变卖家财招募军伍,奉诏勤王,次年出关护筑大凌河城,事成而归。

流贼大兴,石柱屡次出兵,其子祥麟媳凤仪先后殉国,良玉初心不改,依旧尽心竭力,保卫川蜀不乱,其治下石柱以及周边各土司感其忠义,恪尽职守,兴兵剿贼。

今良玉以七十高龄,统湖北战事,复襄阳等地,功莫大焉。

秦父葵,贡生出身,育三子,皆殉国,女良玉功盖千古,其教化之功,不可不褒,特追封忠州伯,谥号慈,其妻追封一品诰命,同享礼部祭葬。

古今多少豪杰,风流不胜数,女子立奇功者,唯良玉尔,巾帼不让须眉难叙贤能,爱武装不爱红妆未彰其德,特令文部采访事迹,传生平于千古。身后事身后定,当前名当下褒,赐封秦良玉巴王,许诸孙降等以袭,待天下抵定,择地就国。

其兄、弟、子、媳,另旨褒恤。

良玉美名,内外咸知,此封王爵,亦当昭告天下,以励忠义。

钦此。

皇明天子朱由检之皇太子朱慈烺。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五。”

“臣……叩谢天恩。”秦良玉忍不住热泪盈眶,跪拜接旨。

“大王功德,值得。”方正化扶起秦良玉,说道:“殿下嘱托,待南阳汉中事定后再回南京谢恩。”

秦良玉说道:“殿下宽宏,实在无以为报。”

真心实意,并没有因为太子将取消石柱土司而心存芥蒂。

实际上对秦良玉或者马家来说,改封它处并不合算,尤其还是推恩令的情况下,因为土司同样世袭,并且不降等的。

比如石柱土司始封于南宋建炎三年,历经南宋、元、明三代,迄今五百一十五年,只要不发生云南沙普之乱那样的大乱,还可以往下传承,哪怕大明没了,土司依旧存在。

而王爵与本朝休戚相关,大明亡而爵位除,比土司差太多。

改土归流是大趋势。

太子想以石柱为榜样,和平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属实有欺负老实人的嫌疑,但是给的价码确实是够的。

以秦良玉功勋,国公足够酬谢,郡王就是天大的恩典,异姓亲王就有捧杀的嫌疑,但是结合推恩令和改土归流就可以理解。

欲取之,先予之。

太子是个讲究人。

所以陪在旁边的长孙马万年无话可说,而次孙马万春则开心万分。

土司之位跟他无关,推恩令下却可以获得郡王位,赚麻了。

宣旨结束,高斗枢上前行礼,道:“臣拜见巴王。”

“伯爷多礼了。”秦良玉扶起高斗枢,道:“同殿为臣,不分高低。”

殿,到底是宫殿还是殿下,见仁见智吧。

高斗枢觉得无所谓,让开了身位。

各地方官、都督府属官、军中将领依次上来行礼,一切如国朝礼制要求,毕竟要突出亲王的高贵。

羡慕。

要努力工作,来年让太子再娶几个侧妃。

南京城里,诸官同样艳羡。

郑芝龙封南安侯,赐铁券,免三死,擢内阁大学士,进右辅,赐其妻诰命,追封其祖父母父母。

郑彩封石井侯,擢军机处副大臣,专理海师,赐其妻,追封其祖父母父母。

一门双侯。

大多数人艳羡,有人嫉妒。

没等郑芝龙谢恩,巡查御史兄田助国出列道:“殿下,郑芝龙妻姓田川,倭女也,其依旧留居倭国,尚未归化,不可授诰命。”

“此言荒谬。”王应熊呵斥道:“南安侯劳苦功高,封妻荫子理所当然,岂可因为其妻为外藩女而破例?”

“此事无需争执。”朱慈烺打断了即将开始的辩论,道:“田川未归国,非右辅不愿,实乃倭国不放,本宫已经派人前往交涉,接其回国。

右辅娶倭女,虽是被逼无奈,然而却可为汉家男儿之榜样。

外藩美女当许汉家男儿为妻,不论倭朝女真亦或南蛮,入汉家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