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后流贼时代的京师防线(1 / 2)

第101章 后流贼时代的京师防线

“陛下,昨夜东便门外射进来几支箭矢,上面绑着信件。”

乾清宫内,崇祯刚要躺下休息,内阁首辅李邦华坐着轿子来了。

“信上写了什麽?”崇祯径直坐了起来。

能惊动李邦华的消息,大概率是真消息。

“蓟辽总督王永吉率领五千关宁军奉旨勤王,预计明天早晨到达京师城外!辽东总兵吴三桂率领一万关宁军奉旨勤王,此时已到达玉田一带,预计三日後抵达京师!”

呼…

崇祯松了口气。

还好,虽然吴三桂和王永吉来的慢,但终究是来了。

京师被围五天,他们是第二支勤王的大军。

“朕知道了,到时候直接让他们进城吧!具体查验身份的事,你们兵部负责。”

李邦华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按照朝廷的规矩,勤王大军不能㣉城。臣的意思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与流贼野战!”

明朝有制,勤王大军不能㣉城。这个制度应该与朱棣造反有关,所以无论勤王的是不是王爷,都不能㣉城。

这也是己巳之变时明军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规矩?”崇祯苦笑一声,水晶都快被敌人偷了,还特么搞规矩。

“朕让唐通㣉城时就已然破坏了规矩,再破一次规矩又有何妨?他们千里奔袭,本就没有带辎重,此时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只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邦华皱着眉头想了想,点头同意。

规矩是约束人的,不是约束皇帝的。

能约束皇帝的从来都不是规矩,而是皇帝自己。

“李阁老,你觉得关宁军来了,流贼会退兵吗?”

李邦华摇头,意思好像是说不会退兵,又好像再说不好说。

“说话。”崇祯有些不满。

李邦华这人怼人的时候说的话能怼死人,和他闲聊的时候反而不敢说了。

“臣以为,流贼会退守宣府。”李邦华认真分析道。

“说说看。”

李邦华点头,“宣府乃我朝九边重镇之一,进能觊觎京师,退能退守大同,属於进可攻退守守的地方。”

“居庸关虽然易守难攻,但距离京师太近,流贼不会在此处停留。”

“所以臣以为流贼如果退兵,会退守宣府。”

崇祯点头。

形势确实是这麽个形势,意料之中,不会有意外。

当然也不排除李自成会退守大同。

“李阁老,知道朕到底想问什麽吗?”

“知道,陛下想问流贼退兵后,京师防线该如何布置!”

对喽!崇祯高兴的一拍大腿。

崇祯考虑的是,后流贼时代,北京城的防线该如何布置!

皇太极能屡次进关,靠的可不是什麽骑兵和大炮,而是蒙古人的消息。

明崇祯元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锐在敖木伦闪击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一千馀人。九月,又率满丶蒙军征察哈尔,追至兴安岭获胜而归。皇太极击败察哈尔蒙古后,知道了几条进关的路线。

路线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合适的位置在长城上挖洞,随後钻洞进关。

李邦华早就有所准备,他伸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题本,递了上来。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 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 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 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崇祯没心情看,直接问:“李阁老有话直说,朕现在不想看。”

“是!”李邦华清了清嗓子。

“守卫京师的重中之重在於蓟州镇!”

“蓟州镇距离京师三百里,往东可以支援山海关,往北可以守卫喜峰口,往西可以支援京师,居庸关,甚至宣府!”

“崇祯二年,就是因为蓟州镇武备松弛兵力不足,才导致建奴以夷(指蒙古)为向导,通奴入犯中原!”

“臣以为在蓟州镇屯以重兵,不但能震慑建奴,还能拱卫京师!”

“只是……”李邦华的话说了一半,不说了。

崇祯淡淡一笑:“李阁老是信不过朕?还是信不过大明?有话直说!”

“只是关宁军太少了,驻守山海关就无法驻守蓟州镇。”

崇祯明白了李邦华的意图。

他想调关宁军驻守蓟州镇,但又怕被调走一部分人後,剩下的人守不住山海关。

“李阁老想多了,朕会用关宁军守山海关,但不会用他们守蓟州镇。”

“难道陛下信不过他们?”

崇祯没说话,而是轻轻点头。

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前他对内阁说的那些话已经够明显了,宫里人多耳杂,以後那种话能不说尽量还是不说为妙。

他不是信不过关宁军,而是信不过吴三桂。

这种政治投机犯只会为自己考虑,他效忠的也不是大明,是他自己。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