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又一次停战协议,丁伟爆兵十万(1 / 2)

丁伟的判断无比正确,以三个纵队+4个榴弹炮团压在通辽地区,遏制了国军向西进攻的想法。

北部则是两个纵队3个暂编师的兵力,守备在长春一线。

这里虽不属於北满军区,却也是他丁伟的掌握之地。

满洲民主联军溃败到长春周边,司令部暂时退到了舒兰,内部人心惶惶,俨然形成了一股不好的风气。

整个满洲联军是东拼西凑起来的,并不是老班底。

离开战场七年的老师长,还能有多少威慑力?

来到东北后,没有任何一支铁杆部队。

不少人对他满是怨言。喝多了洋墨水,适应不了国内情况。

大家都是人,都有各自的情感。看着昔日作战的战友死在战场,情绪很可能爆发。

出关部队以鲁区的六个师为主,剩下的有大黄的新四军第三师,以及冀热辽军区的部分队伍。

番号混乱,部队复杂,指挥起来难度较大。

种种事情压下来,有人建议,还是让丁伟出面主持局势合适。

其手上的纵队已形成了主要战斗力,完全可以撑起正面战场。

後方交给二线部队,发展群众,搞好根据地。

当前不是埋怨发牢骚的时候,关外的局势紧张,关内也不好过。

山城彻底迁移到金陵,娘希匹有心在六月份发起全面的进攻。

他的左膀㱏臂已经做了规划,称3个月就能结束战斗。

东北的攻势顺利,稳住战线,避免大规模的战斗。还是要先解决关内,再一口气解决关外。

提出了关外小打,关内大打的作战计划。

这让国军的攻势一顿,双方重新进入对峙状态,给了彼此发育休整的机会。

丁伟可太高兴了,凭藉着威望,手段,迅速的整合了大量的溃兵。

这些人当中,既有老八路,也有新八路。

所谓的新八路,就是从地方招收的民兵,以及整编进来的伪军。

良莠不齐,需要整编训练。

彪哥也有意打乱了重来,决心把手上的队伍重新整编,去除以前的各种番号,统一编成纵队。

满洲联军下编成第一丶第二丶第三丶第四丶第六纵队。

为什麽没有第五纵队,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共识,觉得这个数字不吉利。

他手上的9万兵力,统一划分到五个纵队内管辖。

全盛时期二十多万兵力,连续的作战失利,既有损失,也有叛变。

当然还有丁伟这个老六,趁机搂走了不少人。

丁伟的五个纵队,颇有些出工不出力的感觉,这一点大家都能感觉到。

可四平一战,不是丁伟不出力,实在是其他部队撑不起场面,打的太丢人。

留给彪哥的机会不多了,北满丶西满不用考虑了,基本被丁伟的部队把握住。

地方的土匪丶伪军该收编的收编了,土改工作也执行的差不多了,堪称铁桶一片。

军政大权都在丁伟手上,该地区的兵工厂丶化工丶炼油厂等,也全力开动起来。

前边作战,不妨碍後方的正常耕种。

通辽丶嫩江丶松江地区,有大片平原地带,可提供足够的粮食。

剩下东满丶南满两处,顶多整编30万兵力。

整个东北地区按照百万兵力的规模,他丁伟自己就拿着70万了。

五个纵队十几万人,加上最近新接收的溃兵丶新兵近十万人,这批人可以跟着往南进攻,参加解放。

最终能扩张成多少人,看他丁伟的本事了。

但无论如何,接下来的任何作战规划,都必须得到他丁伟的认可,否则执行不下去。

剩下的40万兵力,属於他丁伟的个人部队,要分的清清楚楚。

这40万兵力中,包括2个装甲师,15个暂编师,王超的独立纵队,孙德胜的骑兵纵队,以及所属的炮兵部队丶飞行部队。

东北的局势让人觉得好笑,时而猛攻,时而对峙,前一刻还生死大战,下一刻又变成了可能促成的和谈。

杜肖俊能够乘坐汽车到新京,跟丁伟交谈物流运输的事情。

很难想象,上半个月,双方才刚刚结束四平的防守阻击战。

哦差点忘了,四平防守阻击战,奖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及後勤物资。

动员两个纵队,涉及十几万人的大战,系统的补充也非常给力。

【四平防守阻击战,奖励105毫米榴弹炮12门,美式75毫米山炮30门,炮弹2万发;军用汽车60辆,油料3000桶,各式步枪5000支,轻重机枪200挺,迫击炮80门。】

【美式野马P51战斗机2架,日式及苏式战机15架,备用零件若干。】

毫不夸张的说,这批奖励的武器装备拉出来,能装备一个步兵师。

如果战斗打的持久一些奖励会不会更丰富?

国军的主力在四平北部以及长春周边驻扎,跟城内的丁伟部队几乎接壤。

杜肖俊一方面是探丁伟的口风,另一方面确实是做生意。

带兵打仗的,有几个不走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