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发展史(1 / 2)

人类经过了上百万年的演化,才达到了寒枝上辈子生活的程度。

推动这一切的源头,是人类为了更有效率的获取能量,和更快速的传递信息,不断发展科技进步。

传递信息的本质,也是为了获取能量,所以追根究底,就是能量二字。

而一个文明的水平,直接取决于这个文明获取和使用能量的水平。

人类发展史上,学会使用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学会火,就可以将食物烤熟,进食的时间减少,营养转化的速度却变快。

甚至因为常年吃熟食,牙齿退化,而为大脑留出了更多发育的空间。

会使用火,就可以将洞穴里的动物驱赶出去,至此有了固定的居所。

这是开源。

有了固定的住所之后,可以在洞穴里储存食物燃料,可以遮风避雨,更加安全的度过寒冷的冬天。

这就是节流。

人类主动选择了居住洞穴,最后却又从洞穴中走了出去。

食物,就是导致人类走出洞穴最重要的原因。

住在洞穴中,获取能量,也就是食物的方式,只能在树林中。

可树林里的食物,总有吃尽的一天。

一个地方的资源耗尽,人类就要开始迁徙。

而在迁徙的路上,并不是总能找到合适的洞穴。

而且洞穴的地点,总是在远离平原与河流的地方,这并不利于人类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慢慢掌握了搭建房子的技术。

虽然最初的房子只是用树枝兽皮搭建的,对于挡雨御寒并没有很大的效果,甚至房子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都还是喜欢居住洞穴。

但这些,都伴随着搭建房屋的逐渐牢固,甚至开始超越山洞后,得到了改变。

人类彻底离开洞穴,选择在平原居住。

以上这些,都是寒枝从前看书的时候看到的,她没办法和在场的人解释这么多,说了她们也听不懂。

因此她尽量简短的用她们能理解的话说。

“林子里的食物,总有吃完的一天对吗?”

在场的众人都点头。

“住在平原上,我们就可以种植,种植可以收获很多的食物,并且一直种植,就可以一直收获。”

“收获的食物不光够我们自己吃,多出来的食物,还可以给养殖的动物吃。”

“比如我养殖的那只竹鼠。”寒枝继续解释。

族人们安静听着。

“我养竹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再宰杀填补食物空缺。”

“你们也知道,死去的动物肉,是无法保存很久的对不对。”

族人连连点头。

“农业和种植业,才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切,都要在平原上才能完成!”寒枝下了结论。

洞穴里一时很安静,不是因为被震撼,而是寒枝说了一堆,很多人没听懂。

但也有听懂的人,比如族长。

族长不但听懂了,还提出了她自己的疑惑。

“可是,有盐部的人,生活的并不好。”她郑重的说道。

“你说的农业,应该就是他们种东西的事,可是,他们族人说种东西的收获很少,根本就不够吃,他们如果没有盐,早就饿死了。”

寒枝擦汗,当然收获少了,农业是要精耕细作才会翻倍收获的。

刀耕火种,来场大雨就把种子都冲走了,或者一场大旱种子就被干死,靠天吃饭,可太多不稳定因素啦!

这个问题,寒枝以前还看到研究,根据研究说的,采集打猎时代婴儿的夭折率很高,可一旦活到十岁,以后就可能活到三十岁、四十岁、甚至七八十岁。

而早期农耕时代的人类,平均年龄,暴跌到了十几岁。

这是因为耕种,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

农业社会的很多农民,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却依然有可能吃不饱。

能量与消耗不得正比,自然短命。

但这些辛苦,可以通过工具的进化来减少。

由于工具的进化,耕种时间减少。

人类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精耕细作,改良种子,从而获得翻倍的收获。

唉,和原始人谈什么前瞻性,都是白搭。

“他们种的方式不对,我来种就不一样。”她最后只能简单粗暴的给出了这个结论。

当然,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族人对寒枝只有百分之百的信任。

他们以后肯定是要搬迁到平原上去居住的,但不是现在。

寒枝捏捏自己细瘦的胳膊,再看看矮小的族人们那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叹了口气。

形式比人强呀,适合定居的平原是需要花费时间寻找的,迁徙的路上时间漫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走不了几步路就得歇菜,还是省省吧。

现在也挺好的,寒枝想到那一批打造出来的工具武器,对未来又是一片乐观。

“族长,你看到族里造出来的那些东西了吧,嘿嘿,明天我就给你演示一下。”

族长正想问寒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