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回到家里,瞅瞅墙上的挂钟,心里头盘算着时间:
嗯,现在还早,先把这羊肉汤给炖上,然后再回鸿宾楼忙活一阵儿。
这羊肉汤啊,得小火慢炖,越熬羊肉越入味,越熬汤越香。
熬到晚上也就差不多齐活了。
这样待会儿晚饭时间,就算我有事回不来,这汤也就炖得差不多了,雨水也就能吃上热腾腾的晚饭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从家里翻出一口砂锅。
是之前老爹何大清留下的。
随后他从袋子里掏出刚从市场买到的新鲜羊肉。
又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厨房工具包。
要说何雨柱那工具包啊,简直就是个小宝库!
他里头装的各种调料,那可都是他走遍了四九城的市场,精挑细选出来的。
就说那花椒吧,他非得要四川汉源的,说那儿的花椒麻味纯正,香气扑鼻。
八角呢,他又得是广西梧州的,那八角啊,香味浓郁,炖肉炒菜都特提味儿。
此外还有桂皮、肉蔻、丁香这些,也都非常讲究。
除了这些调料,工具包里还装着他那把玄铁菜刀。
那可真是宝贝!刀身乌黑锃亮,刀刃锋利无比,切肉切菜,那叫一个利索。据说这刀还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用了好些年头了,依旧锋利如初。
还有那锅铲、大勺,也都是他用了很长时间的老伙计。
锅铲柄长柄短,用起来得心应手;大勺呢,勺柄粗细适中,舀汤炒菜都不费劲儿。
他这工具包里头就差一口锅,就能原地做饭了。
工具和调料准备好以后,他开始在案板上给羊肉改刀。
做羊肉汤,除了羊肉选料讲究,改刀也是有说法的。
他手里那把玄铁菜刀闪着寒光,在羊肉上轻轻一划,就是一道整齐的口子。
要说这做羊肉汤,除了羊肉选料讲究,改刀也是有说法的。
羊肉得顺着肉丝切,这样炖出来的肉才不容易散,口感也更好。
何雨柱手法娴熟,一刀一刀地切着,羊肉块儿大小均匀,薄厚均匀,看着就让人舒心。
这样炖出来的羊肉汤才更入味。
切好的羊肉块儿被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等着下锅。
切完羊肉以后,何雨柱麻利地转身,开始准备调料。
他先从工具包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往里面装了几种香料:
八角、桂皮、香叶,还有一小把花椒和丁香。
这炖羊肉汤啊,调料非常关键。
八角得提味儿,桂皮得增香,香叶得提鲜,花椒和丁香呢,得给这汤添点儿麻和香。
接着,他又从橱柜里拿出了一个小碗,那碗白瓷的,边沿上还绘着几朵淡雅的小花。
他倒了些散白酒进去。
那酒,是他特意选的高粱烧,度数高,味道醇。
只用一点点,就能让这汤去腥增香,提味不少。
做完这一切,他小心翼翼地把切好的羊肉也放进了砂锅里。
他又加了些清水,水量刚好没过羊肉,不多也不少。
何雨柱清楚地知道炖汤的水量可得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不行。
只有刚刚好,才能炖出那最醇厚的味道。
何雨柱把炉子风门打开,让火变大。
火苗呼呼地往上窜,砂锅里的水很快就开始沸腾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他拿起大勺,轻轻地撇走上层浮沫。
一遍又一遍,直到那汤水变得清亮如镜,一点杂质都没有。
实际上这撇浮沫,也是个技术活儿,得轻手轻脚,不能破坏了汤的原味。
那个年代啊,养殖行业还比较原生态,几乎不适用饲料。
因此啊,这各种肉类的品质都比较高,冒水的时候杂质很少,炖出来的汤啊,自然也更加鲜美。
大火炖了一会儿,何雨柱瞅着砂锅里翻滚的羊肉汤,觉得应该是差不多了。
随后他麻利地把砂锅的盖子盖上,又把炉子的口给封上,只留下一个小缝儿,好让火能慢慢地烧。
这羊肉汤,就得小火慢炖,才能炖出那股子香味儿来。
他一边想着,一边又稍微调整了一下炉子的火势。
确保那火既不大也不小,刚刚好。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砂锅里的汤水在小火的作用下,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羊肉在汤里翻滚着,吸收着各种调料的味道,渐渐地变得软烂入味。
何雨柱穿好衣服,想了想又从家里找了张纸,拿了支笔,趴在桌子上给何雨水写了张便条。
他写道:雨水,哥今儿个炖了羊肉汤,你回家要是饿了就先吃点。馒头在橱柜里放着呢,你拿出来放在炉子上烤一下,配着羊肉吃,香得很!
写完便条,他小心地放在了桌子上。
然后就锁上门,往鸿宾楼走去。
晚餐时间即将到来,鸿宾楼外头的街道渐渐地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地往这边走,准备享受美味的晚餐。
经过短暂的沉寂,鸿宾楼里头又要热闹起来了,小二们忙活着擦桌子摆碗筷,大厨们也在厨房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