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困阻重重,砥砺前行(1 / 2)

李峰获任军事工业改进专员后,满心热忱地投入到改革工作中,然而现实的困阻远比他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在采矿工艺改进初期,他便遭遇了工匠们的强烈抵制。这些工匠们世代沿用传统采矿方法,对李峰提出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充满疑虑。当李峰试图推广使用新的巷道支撑结构时,老工匠们纷纷摇头,认为这违背了他们多年的经验,是不靠谱的冒险之举。他们固执地坚持旧有方法,甚至在私下里对李峰的指令阳奉阴违。

“这新法子从未试过,俺们可不敢拿命去赌。” 一位资深工匠皱着眉头说道。

李峰深知,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唯有让事实说话。他亲自带领一小队年轻且愿意尝试的矿工,在一处小型矿脉进行试点作业。在挖掘过程中,他一边耐心地向矿工们解释新方法的科学依据,一边亲自动手示范操作要点。每一个步骤,从如何精准地测量挖掘角度以减少坍塌风险,到怎样合理地搭建新型支撑结构来确保矿洞稳定,他都详细讲解并示范。起初,由于大家对新方法的生疏,进展极为缓慢,还出现了一些小失误,但李峰始终保持冷静,及时调整策略并给予鼓励。

经过数周的艰苦努力,试点矿脉的成果逐渐显现。不仅开采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近三成,而且矿洞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没有发生一起坍塌事故。这一显著变化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工匠们开始动摇,他们逐渐围拢到李峰身边,眼中带着好奇与期待,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些新方法。

“李专员,您这法子还真行,俺们想跟着您学学。” 一位曾经反对最强烈的工匠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随着工匠们态度的转变,李峰趁热打铁,进一步推动采矿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他精心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手册,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都明确记录下来,包括矿工每日的挖掘进度指标、矿石筛选的次数与时间规范等。同时,为了提高整体作业效率,他尝试引入初步的分工协作模式,把矿工们分成挖掘、运输、筛选等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业。

在炼钢工艺方面,李峰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改造炼钢炉的过程困难重重,由于缺乏耐高温的优质材料,新设计的炼钢炉在初次试用时就出现了炉体破裂的严重问题。

“这炉子根本经不住高温,照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炼出好钢?” 一位炼钢工匠看着破裂的炉体,满脸沮丧地抱怨道。

李峰没有气馁,他带领工匠们四处寻找替代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了一种当地特有的黏土与河砂混合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炉体的耐高温性能。虽然与现代的耐火材料相比仍有差距,但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解决了炉体问题后,原料的筛选和处理又成了新的难题。没有先进的筛选设备,只能依靠人工进行筛选,效率极低且难以保证质量。李峰和工匠们只能采用笨办法,增加人力投入,反复筛选,同时不断改进筛选工具和方法。

而在添加剂的使用上,由于缺乏精确的计量工具,只能凭借经验估算,这导致钢材质量波动较大。李峰为此绞尽脑汁,他与工匠们一起制作了一些简易的计量器具,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不同添加剂的最佳用量范围,尽可能地稳定钢材质量。

在这艰难的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也如影随形。无论是采矿设备的更新、炼钢工艺的改进,还是人员的培训与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军队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这些需求。李峰四处奔走,向当地的富商和乡绅们阐述军事改革对于保卫家乡和国家的重要性,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资助。然而,大多数人对他的计划持观望态度,只有少数几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乡绅愿意提供少量资金,不过这对于庞大的改革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李专员,不是俺们不愿意帮忙,只是这兵荒马乱的,谁也不知道这钱投下去会不会打水漂。” 一位富商无奈地说道。

外部的压力也接踵而至。周边的军阀势力对这支军队的改革动向密切关注,他们担心这支军队会因此变得强大而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对李峰所在的军队进行经济封锁,限制物资的流入,同时在军事上也频繁进行骚扰和挑衅。

在一次边境冲突中,敌军故意挑起战火,试图试探这支军队的实力。李峰所在的军队虽然在武器装备和战术上有了一定的改进,但面对敌军的突然袭击,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大家不要慌,按照我们平时训练的战术,坚守阵地!” 李峰大声呼喊着,试图稳定军心。

士兵们在他的指挥下,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奋起反击。李峰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迂回到敌军侧翼,发动突然袭击,打乱了敌军的部署。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军队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军,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这场战斗让李峰深刻认识到,军事改革不仅仅是工业技术的提升,还需要在军事战略、战术指挥以及士兵的战斗素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加强。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平衡各方关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