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的吧你。”
“这才哪儿到哪儿。”
“生意才刚起步,还没学会走呢就要跑了。”
屋子里。
见儿子周扬这边刚刚说了一下情况。
周向军竟然立马就萌生了再开第二家店的想法。
张春梅张口就埋汰了几句。
“你懂什么?”
“清水围两年的鱼有多少?平均下来一年少说也有上百万斤。”
“现在这家店如果真能开起来,不开第二家店,回头卖给彭江那边要亏多少钱?”
“亏几个店都不止了。”
见夫妻俩一言不合马上就要吵起来。
周扬也是头疼的厉害。
赶紧就插话打断了两人拌嘴的架势。
“爸,开分店的问题暂时倒是不急。”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这一回的经验,重新开个分店也就是个把月的工夫。”
“问题是现在咱们有个大麻烦要马上解决。”
“要不然别说开分店了,现在这家店能不能开下去都还是未知数。”
说完周扬立马就把此前他跟石先勇商量的那个问题说了一遍。
一听这个问题。
周向军顿时也傻眼了。
“哎哟!”
“我这真是猪脑子,差点忘了这一回事。”
“一听到你说卖了多少鱼,到手多少钱,人都昏了头了。”
“这还真是个大问题,鱼好卖,但是要是没有鱼再好卖都不行。”
“现在清水围刚下了鱼苗,围栏里边的鱼不多。”
“照你们这么个卖法,怕是一个月都撑不住。”
这一次周向军倒是不用周扬苦口婆心地解释。
一听他的话。
马上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门道。
毕竟扣掉之前卖给贺芳的。
现在留下来的存货撑死了也就一万斤出头。
“你那个法子倒是可以。”
“不过现在不过年不过节,鱼塘里的鱼估计愿意卖的人不多。”
点了根烟。
周向军也是紧皱起眉头。
周扬倒是知道这个情况。
跟清水围不同。
农村里的鱼塘,养鱼的基本上都是村里的人。
外地人就算是想承包都承包不了。
毕竟一年百八十块钱的承包费也不是没人付得起。
主要是村里的这种资源一般不会平白无故送给外地人用。
但是这样一来对他们而言也是个麻烦。
村里人承包的鱼塘。
一般鱼塘里养的鱼,都是年中过节的时候。
村里有人想买,承包人就会下网打几条上来。
其他的都是年前下网,拉上来做年鱼。
先紧着自家的。
再让村里的人买。
如果有剩下的才会拿到乡里去卖。
那种大的鱼塘剩下来的会比较多,有个千儿八百斤甚至两三千斤也不稀奇。
但是小鱼塘的话基本上就不剩下什么了。
“爸,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总有例外的情况。”
“咱们西坪乡这么大的地方,我就不信没人愿意卖鱼。”
“大不了咱们把价格往上提一点。”
“这样吧,你这段时间去打听一下,看看西坪乡这边有没有能下网的鱼塘。”
“就挑那种面积比较大的,咱也不多要,就拉他一网。”
“价格嘛…就按照比批发价低一点的价格收。”
“能收多少是多少,总好过一点都没有。”
见周向军似乎有些犹豫。
周扬也不等他回过神。
直接就下了一剂猛药。
“爸,这鱼收回来,只要能卖出去,那可都是钱。”
“你就算是均价3块5的均价收回来的。”
“咱们一斤也能挣个2块钱。”
“无非就是出一点人工和运输费用。”
“你一个月能收回来2万斤,那就是三四万的利润。”
“这个生意你可是打灯笼都找不到的。”
果不其然。
说再多的理由都没有比说能赚多少钱更有用。
一听这话。
周向军连想都不想了,直接就点了点头。
“中。”
“我明天就托人打听打听。”
“正好手里上回你转给我的那笔钱现在闲着也是闲着。”
“我现在也想开了,舍不得下大本钱就别想赚大钱。”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屋子里。
见周向军居然这么快就想通了。
周扬自然也是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
毕竟原本他还打算费一番口水。
“那行。”
“这样的话,县里那边我就让石先勇敞开了卖。”
“清水围这边仍然每天送1000斤过去,看看后面能稳定到多少。”
“妈,我那几件东西你可得给我看好了。”
“那几件东西要是丢了,咱家就是做多少生意也赚不回来。”
那几件东西埋在灶屋的红薯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