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儒教的春天(1 / 2)

前世作为孤儿,过早地走上社会,就没有读过多少书。刘信是真的想读书。

现在,秦始皇和李斯搞了“书同文”,就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了新的文字,在全国推广。其中,把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用于书写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用于抄写非官方文件。

但,这两种文字,刘信基本上都不认识。

前世没读多少书,是因为条件不容许,加上少不更事。现在,有了条件,他当然想多读点书。

纵然即将到来的乱世,武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刘信当然知道。

不过,有件事,刘信其实是很困惑的。

他虽然不是太懂历史,但也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就说过,秦始皇是崇尚法家思想,搞过“焚书坑儒”的。

可就他现在的切身观察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秦朝似乎不仅不禁止人们读书,不反对儒家思想,甚至还在大力地提高儒教的地位。

人们都在传说:过去大家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的儒教徒,如今很是吃香。

孔子一生到处推广儒教学说,但始终郁郁不得志,甚至到处被人嫌弃、迫害,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死后,儒教又出了不少人才,比如说孟轲、荀况等。孔子的第八代孙子孔谦,还一度做了魏国的丞相。

但总起来说,在漫长的战争年代,真正重视儒教的国家还是不多,所以长期以来,儒教的徒弟们就业普遍都比较困难,处境都比较艰难。

因此,社会上对儒教徒的看法,就一直都不太好。人们一直都不太瞧得起儒教徒,刘邦就常常骂儒教徒是“傻吊”“竖子”。

就连荀况这样厉害的儒教宗师,培养出了韩非、李斯这样两个厉害的学生,但结果是这两个学生都成为了儒教的叛徒,反而皈依了法家,对儒教大加反对。

韩非强调“儒以文乱法”,建议秦始皇必须给予严厉打击;李斯受到秦始皇的重用,更是曾经不遗余力地打压儒教徒。

在崇尚以法治国的秦国,儒教几乎是毫无立足之地。

可现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却开始大幅度地提高儒教的地位,不仅公开推行所谓仁政,给老百姓各种好处,还大力提拔重用儒教徒。

许多儒教徒,进入朝廷当了博士,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员,容许他们给朝廷提建议。

这个时候,从孔子算起,儒教已经传到第九代,掌门人是孔子的第九代孙中孔鲋。

孔鲋,字甲。鲋这个字比较生僻,我们就叫他孔甲吧。看到秦始皇愿意选拔儒者,他终于感到,儒教的春天来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

于是,他废寝忘食,编纂整理了大量儒典,交给自己门下的优秀弟子叔孙通等,让他们带着,去为朝廷效力。

叔孙通很快得到朝廷的认可,顺利地成了博士。

但,还有比他混得更好的,这就是淳于越。这家伙,更加能说会道,一副很有本事的样子,居然很快混到了仆射(语拼音:púyè)这个位置。

这在当时,相当于是一个显赫的副部长。身为高官干部,官职已经不低,而且是实权人物,可比当博士强多了。

但正是这个人,给儒教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当然,这是后话。

淳于越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儒教徒们。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朝政,谋求在把儒教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让自己荣华富贵。

就像佛教有“狮子吼”,儒教有“嘴巴功”。在朝廷上,深感儒教春天已经到来的儒教弟子们,一个个把儒教的“嘴巴功”发挥到极致,整天高谈阔论,对各种朝政议论纷纷,对任何官员都评头品足,甚至敢直接批评秦始皇的某些决策。

秦始皇倒也宽宏大度,还真采纳了他们不少建议。这样一来,在秦初的政坛,儒教徒们迅速崛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朝廷上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就连李斯,这个时候也对儒教徒退让三舍。

儒教徒们更加快意。他们在朝廷继续抓紧发展门徒。这个非常厉害。

长期不被重视、受到打压,有朝一日得到器重,扬眉吐气。儒教徒们深知要深谋远虑。

所以,他们甚至瞄准了大秦帝国的接班人,就是秦始皇最为宠信、在朝廷威望极高的公子扶苏。公子扶苏也很快成为了儒教的信徒,而且是特别忠实的那种。

秦始皇儿子众多,但最爱关注的无非两个:一个是公子胡亥,他最受秦始皇喜爱,经常被带在身边。

一个就是公子扶苏了,他最爱秦始皇器重。在秦朝众多皇子中,扶苏不仅年龄大,而且聪明能干,已经参与许多重要朝政决策,功绩卓着,不出意外的话,几乎毫无疑问将是秦始皇的接班人,未来大秦帝国的统治者。

如果他也成为了儒教弟子,那么,将来儒教必然会一统天下。

孔丘老先生当年的梦想,眼看就要很快得到实现。

这样一来,儒教一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之机。朝廷重用儒教人才,因此,在民间,儒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就连沛县这个地方,也来了大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