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发飙归发飙, 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的。
辞别娇花爹,转头就进了御书房。
七皇子是很爱惜这个儿子的,但是这事儿上却真帮不上什么忙。
一来这父子名分本就是私底下才能承认的, 他一个亲王, 能隔段时间进宫来跟儿子亲热亲热就很不错了, 绝不可能将手伸到朝堂上去。
二来
七皇子不得不承认,天赋这东西的威力有时候真的大到可怕。
要说处理朝政, 别说是他这个门外汉, 就算把他们兄弟几个全都捆起来, 怕也未必能比得上自己儿子。
他甚至于偷偷地想爹当初见到老四, 就直接点他做了皇太孙, 难道是一眼就看出这孩子天赋异禀, 卓尔不凡
没错儿,一定是这样的
我跟王妃的崽崽,怎么会不好呢
七皇子素来喜好诗书, 流连山水,虽然知道儿子在朝政这方面天赋极其卓越,但是因为他并没有入朝参事, 所以对此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但是朝臣们不一样。
尤其是经历了五年朱家老登发疯大逃杀的朝臣们,相较于七皇子, 他们更加能够意识到年幼的皇太孙的可怕之处。
当今天子是个标准的泥腿子出身,只能算是半个政客。
但是在有他出众的个人体质和强悍的心理素质加成之后,这些就已经足够他名列到历代皇帝排行榜了。
而皇太孙却是在取其之长后, 又系统的经历了皇室教育,比这更可怕的是他真的能够融会贯通,完美的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当中去
这是多么可怕的天赋啊
朝臣们在赞叹之余,也不是不欣慰的。
定国公的长子娶了辅佐皇帝打天下时的谋臣之女为妻, 姻亲二人坐在一处喝酒的时候,后者便有意无意的提醒这个老兄弟“向来皇朝能否持久,看得就是开国天子与继任天子之间能否顺当的完成权力交接,见过皇太孙之后,谁还会怀疑国朝能否千秋万代呢”
又低声说“只是我冷眼瞧着,皇太孙深有祖父之风,这或许是他的秉性,亦或者是陛下有意栽培而成,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当今对此只怕都是乐见其成的”
定国公敏锐的领会到了这位亲家真正想说的话。
本性也好,后天的栽培也罢,皇太孙跟皇帝其实是一种人。
什么人
性格刚强,吃软不吃硬,甚至于连那点“软”到底算不算是“软”,也要看他的心情来。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在提醒定国公和宫里的皇太子妃那是个跟皇帝如出一辙的君主,千万别想着用外祖父和母亲的名义来压制他,操控他,不然一定会死得非常惨
想想先皇后跟先皇太子都是怎么劝解陛下的
定国公领了他的情,又嘱咐妻子进宫的时候将这话告诉女儿知道。
皇太子妃却是失笑“爹也太看不起人了,这道理,我明白的比他早。”
王太后是怎么死的,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亲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养娘
不过她并不怕。
正如同她跟皇帝公公不存在利益冲突一样,她跟皇太孙养子,也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
在不触及到他们逆鳞的前提下,这样的皇帝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皇太子妃现下将一半心力放在内宫,照拂后宫嫔御及一干琐事的同时,专心在养子面前做个慈母,而另外的一半心力,则尽数投到了徐倩茂的身上。
越是跟她接触的久了,就越觉得她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女子。
皇太子妃衣食无忧,很愿意去寻求一点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成就。
她不止自己这么干,还带着妯娌们一起干,连同皇室的公主们,也都先后入了股。
权力是要去争取的,不伸手去抢夺,难道还要等它从天上掉下来吗
外边有侍从们的问安声响起,将她从短暂的出神之中惊醒。
心腹笑着掀开垂帘,打外边儿进来“太子妃娘娘,咱们小殿下回来了。”
又压低声音“沉着脸儿呢,看着可不太高兴。”
皇太子妃莞尔道“大抵是太累了吧,毕竟还是个孩子呢。”
皇帝刚离京的时候,皇太子妃是有些不安的,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儿子。
才五岁大的孩子,饶是聪明敏锐,方方面面上也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那些个辅臣们个个儿都是人老成精,备不住就要糊弄他的。
这要是出了纰漏
为着这缘故,皇太子妃专程写信给父亲,劳他在外看顾,多关注着朝廷当中的风声,在东宫等了两日,到底还是没按捺得住,实在放心不下,遂悄悄往御书房外静候儿子。
人才刚靠过去,就听儿子在里边大声骂人一众老成的声音当中夹杂了一道稚嫩的